课堂指导
巴尔扎克说,成功的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此话用在作文写作技巧中正是“以小见大”。
所谓“小中见大”,指的是在选材上或撷取一个片段,或定格一幅画面,或捕捉一个瞬间,或选择一件小事,通过多种表现技法努力开掘、提炼,写出它的内涵,以一目尽传精神,反映深刻的文章主题。简单来说,就是指从小处道出大问题或道理,或是通过深入挖掘一些平凡、细小的事情,揭示重大的主题,显示不平凡的意义。这里的“大”,不一定是非常重大的,但一定是有意义的,有一种超出载体的能够给人以启示的理念。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所见的大多是平凡小事,但如果你能以一滴水珠来反映太阳的光辉,从一粒沙子看到整个世界,在半瓣花上说世间人情,那么自然能写出构思巧妙、匠心独运的文章。用以小见大法立意时,要努力挖掘典型材料的典型意义,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从一定的思想高度来审视材料,但切记不能脱离材料的实际情况为“大”而“大”,随意拔高主题。
“小”是现象,“大”是本质。小题材,是为表现大主题服务的;而大主题也需要通过小题材来表现。二者互相依存、相辅相成。所以,在写“以小见大”的文章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从小处着眼、小处着手,通过小题材反映大主题
在面对“小中见大”型作文话题时,要学会选材,同时也应看到:并非任何一件小事都能“见大”,只有具有折射作用的小事才能挖掘出它的大主题。这就要求这件小事必须具有大主题的内在潜质,也就需要我们平时仔细观察,留心生活中的点滴。比如大家都读过郑振铎的《猫》、杨绛的《老王》,前者写的是作者一家养猫、失猫的经历,后者写的是作者对弱势人群的关怀,两者都是生活中见过、听过或经历过的小事。但由于作者能做到小中见大,因此能够使人读后觉得余味不尽。
2.不仅要学会观察,重要的是还要学会思索
这可以从三方面着手,帮助我们去思索。
首先,在日常的凡人小事、常见情景中,切入重大而严肃的主题。写作时,要善于在一个宽泛的范围内,“择其一点,不及其余”,也就是只写“大范围”中的“某一方面”。例如作家莫怀戚的精美散文《散步》,属于“小中见大”型题材。文章只选择了一件一家四口一次很平凡的散步的小事,却传达了一个很大的主题: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
其次,要把具体事物的某些特征同某种哲理、风格、品质联系起来。写作时,要善于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借自己所选的具体的人、事、景、物来表达人类普遍的感情和抽象的道理。
还有,可以把题材放入广阔的社会背景和时代背景。优秀的文章总是跃动时代脉搏,传递时代信息,表现时代精神。例如《植树的牧羊人》,通过土丘变绿洲的描写展现个人力量对于社会的推动。
3.强化细节,传神描写,小中见情
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往往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细节便能活化人物形象,揭示或深化主题。我们不妨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服饰、语言、表情、动作等来表现人物的职业、性格、心理等。只有平时留意身边的生活变化,考试时才能灵活采用化大为小、以小见大的方法,多角度如实地展现人们酸甜苦辣的生活体验。写得越细致、越深入,给读者留下的印象就越深,所传达的道理就越深刻。例如朱自清的《背影》中,除了令人们牢记的那个月台的背影,全文还描写了多个不同时间的父亲的背影,作者从这个小小的情景着手,刻画了父亲的形象。
名家示范
荒漠中的苇
王剑冰
汽车穿行于茫茫戈壁已经很久了。除了沙漠还是沙漠,而且沙漠的颜色还不是金黄色的,很多都是粗糙的暗褐色的沙石。在公路的两边铺向无尽的远方。胡杨呢?红柳呢?几乎看不到什么植被,偶尔的几株沙棘,一晃就过去了。有时出现的不高的丘陵,也仅够让视线有个起伏的弧度。沙海茫茫,真正是茫茫了。
窄窄的戈壁公路上跑着的几乎就是我们这一辆汽车,弱小得如大海波涛中的一叶扁舟。
中间在什么地方吃了一顿午饭,然后就昏昏沉沉睡着了。醒来已是半下午了。车子还是不急不躁地跑着。我又一次地把头靠在窗户上,无聊地看着已不成风景的风景。就在这时,我竟然看到了一种熟悉的植物,是的,是那种水乡才能看到的植物——苇!起先我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是看错了,当这种植物又一次在我的视线中出现的时候,我真正地看清了,是苇。
在我的感觉里,苇属于弱者,弱者都是以群居的形式出现的。所谓“芸芸众生”,群居才能产生勇气,才能产生平衡,才能产生力量,才会便于生存。苇便是一种群像的结合体,荡漾是她的形容词。我曾在双台河口湿地保护区,在我的家乡渤海湾,在孙犁笔下的白洋淀,都看过面积逾十万亩甚至百万亩的大芦苇荡。那一望无际的芦苇,像纤腰袅娜的女子,一群群相拥相携地在风中悠悠起舞。
可眼前这些苇却显得这般瘦削,不成气势。就像初生小女的头发,稀稀落落地表明着生命的再生。或像耄耋老者,以几许羊胡迎风,扬头看着不多的时日。我想象不到在这样荒凉的地方,怎么会有苇这种植物生长。是鸟的羽翅?是风的神力?她们真的不该诞生在这里。在白洋淀、沙家浜,苇正牵裳起舞,接受着游人的赞叹,在渤海湾、黄海滩,苇也是丰足地吸吮着大地的乳汁,欢快地歌唱。
这该是植物中的弱女子啊,给她一片(不,哪怕是一点)水,她就敢生根、发芽、开花,摇曳出一片星火,一片阳光。那确实是一小片水,好像是修路开挖出的低洼地,仅仅是存留的一点点雨水,而绝不会是人为的故意,她们就结伴地生长起来。
那片水已经剩了一点点,我已经看到,离水稍远的几株已经干枯颓折。不过我想,既然作为一种生命,站立于这个世界上,就有她生命的意义和可能。这个生命就会不讲方式、不图后果地向上生长,直至呼出最后一息。
西部,戈壁,荒漠,苇,我把这样的字眼在寂寞的旅途上相连,竟连出了一幅美妙的景象。
(有删改)
【赏析点评】本文就常见的、弱小的苇草着手,描写苇草在荒漠中生活条件的艰苦,又让人感慨任何弱小的事物都有坚强的一面,表现了苇草决绝的勇气和不屈的精神。文章融情、悟理,将苇人格化,且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苇”不再是草头之“萎”,而成了作者心中人旁之“伟”,赋予了苇新的内涵,真正做到了从微小的事物中发现“伟大”的道理。
考场作文(www.xing528.com)
幸福的颜色
未曾预见的幸福,犹如掌心里的纹路,谁也不知道它的另一端,会是在何处。然而那一刻我却发现母亲的幸福,如同阳光闪着金色。
母亲生日那天,一向不解风情的父亲跑了几条街,给母亲买了件新衣服。那是件米黄色的外套,父亲平时的衣着极不讲究,所以他挑衣服的眼光就很有限了。在我和妹妹都嘲笑父亲“品位高”时,母亲却欢天喜地地接了过去,脸上泛起少女般的红晕,眼底掩饰不住的是满满的笑意。她兴奋得像个小孩子,偷偷跑进房间把衣服换上。用得着吗?为了一件土里土气的衣服。
母亲出来了,脸上还泛着红晕。她在父亲面前转了几圈,窗外的阳光溜了进来,如同精灵,在空气中跳着动人的舞蹈,母亲身上那件米黄色的外套也在阳光下,闪着动人的金色光彩。“好看吗?”母亲问。父亲不好意思地低着头,说:“尺码大了。”是的,那件宽大的外套“裹”在母亲身上,使矮小的母亲看起来更加矮小,母亲的肤色略显黝黑,米黄色如此明亮并不适合她。
“哪里大了?”母亲连忙低头扯了扯衣角,“我就喜欢宽松的,无拘无束,多好啊!真喜欢!”见父亲还不放心,母亲做了个展翅高飞的动作,给父亲打了一剂定心剂,以表明这衣服虽宽松,但她很喜欢。“真的不大!这正合适呢!呵呵,都舍不得脱了……”空气弥漫着母亲明媚的幸福和满足,金色的阳光折射着母亲的幸福。那天晚上,一向不爱喝酒的父亲竟高兴得喝了几杯酒。
第二天早上起来,发现母亲站在窗边,出神地凝视着身上的米黄色外套,从衣领摸到扣子,从扣子摸到衣角,这真是舍不得脱下了?反正父亲不在,我也使起了坏,“挑拨离间”一下:“妈,你衣柜里比这漂亮的衣服多的是,这衣服不适合你,相信我吧!”母亲笑而不语,继续低头注视着那件衣服,我摇摇头打算走开,母亲却突然小声地说了一句:“这是你爸送的呢!”
“这是你爸送的呢!”这句话道出了“玄机”,我突然明白了:即使是件再普通不过的衣服,母亲也是能穿出幸福来的。爱如河流,愈深愈无声。
阳光又一次照在母亲身上,我看到她的幸福,如金色的阳光,发出金色的奇异光彩。让我相信,细水会长流,母亲的幸福如多彩的拼图,而父亲的爱则是其中金色的一块,拼成了完整的幸福。
【赏析点评】本文从一件普通的衣服入手,把父母两人的恩爱情感寄托在一件普普通通的衣服上,让读者从这件普通的衣服中,感受到了“真爱”这样一个大主题。可见,以小见大的文章除了从事物本身着手,也可以寄情于事,集中笔墨记叙自己最熟悉的一个侧面或人物活动的片段。
从未留意的风景
今天的风好似有了重量和形态,吹过我的心窝,好像凌晨四点的冬日街道,有了涟漪般的回声。
莎士比亚说“时间会刺破青春的华美精致,会把平行线刻上美人的额角”。我从未留意过这平行线里蕴含着世界上再也无法复制的风,包含着风过千山的倩影和宁静,还有生生世世的爱恋。
今天早上,妈妈又在厨房里准备我的早餐,依然是那碗平淡至极的清粥,没有任何色彩,没有任何佐料。高压锅里沸腾的白色米粒晶莹剔透,正咕嘟咕嘟冒着气泡。整个屋子都弥漫着粥米的清香。这是我从未留心的风景,但每天早上,都在重复上演。
粥盛好了,妈妈的手艺依然是如此独特。黏稠的汤汁混合着香甜的糯米,仿佛是火神之手搅出的最浪漫的杰作。我把手环绕在碗沿,感受着这熟悉的温暖,好像要穿透骨髓和血液,将我的心也一同焐热。这是我从未在意过的风景,但每天早上,这温暖都会传递到手心。
妈妈看到了笑笑说:“怎么不吃啊?上学别迟到啊!”我说:“没事,就是现在还没想好作文写什么,连上次那一篇《你是我的太阳》都不会写了。”妈妈靠过来,冲我眨眨眼,说:“你的作文别老写你爸,我都替你审美疲劳了,也写写我吧!”这是我从未挂心的风景,但每次提起,都会积蓄太多的愧疚。
我笑笑,把它当作一句玩笑,开始吃碗里的粥,视线下移,看到碗里的粥,水米交融,纯净而无杂质。我抬头看向她,开口道:“要不,如果今天可以写到‘你是我的太阳’之类的,我试试?”她眼神里又一次清晰明亮:“对呀,你可以写,在妈妈心里,你是我永远的光芒。”这是我从未记起的风景,但每次说到,都会记得妈妈那张在晨光里格外好看的脸。
准备走去学校,妈妈送我到楼下,走出很远,回头,她的手再次抬起向我用力地挥舞。莫名地,想起了那句煽情的歌词,“你几乎把手儿挥断挥断,请为我保重千万千万”。
直到今天,我才想明白,每次喝粥,为什么心里都会涌起那么多的感动和感悟。妈妈的爱,就像粥里面浓稠的水,而我,就是那些晶莹美丽如珍珠般的米粒,她用永恒的、近乎覆盖性的爱将我包围,让我永远置身于暖流之间。
而我,从未注意过这爱的风景。尽管这些美丽而朴实的情感,似乎像空气般包裹着我,在脚下,在手边,在眼前,让我伸出手就能碰触到。尽管我身后每天都停留着她的身影,她也曾那样用力地凝望过我,但到最后,都只是被我遗忘,被我忽视,被我不珍惜。
而我,也只会凭借着她说过的话,在冰凉的雨天,重新觉察出温暖来:我说,你是我心中的太阳。她说,我是她永远的光芒。
这份盛大的爱恋,这些从未留意的风景,却在每一天都闪着淡淡的光与柔柔的暖。
【赏析点评】本文由“母亲早上为我煮粥”这件小事着手,“粥”虽寡淡,情却浓。母亲煮粥、目送“我”上学都是每日会发生的小事,但在作者笔下,充满了温情,成为“我”从未留意的风景。尤其是文中用水和米来比喻母亲与自己,生动又充满了爱意。文章开头引用莎士比亚的话更是点睛之笔,可见此考生日常生活积累丰富且素材运用能力很强。
经典训练
生活中一定有很多小事,也许你未曾注意,也许它早已留在你心中。请以“读懂就在一瞬间”为题,运用“以小见大”的技法,写一篇300字左右的作文。
【提示】
①对于“读懂”的内容,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灵活思考,即以小见情、以小见德、以小见理。
②要基于细节进行描写,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读懂”的过程要详写,不能太突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