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是中考写作文体中的首选文体。记叙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写“生动”的记叙文。记叙文文体特征被归纳为“四生”:“生动”的内容(材料要新颖生动)、“生动”的结构(结构要有波澜)、生动的“语言”(语言要形象生动)和“生动”的情感。
那么叙事作品写作的核心知识是什么呢?
美国写作研究者杰里·克利弗认为:故事是任何一个叙述作品的基本元素,写叙事作品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写好故事。
好的故事包含四个要素:愿望、阻碍、行动、结局。“愿望”与“阻碍”就是我们所说的“冲突”。一个人遇到一个难题(冲突),他必须努力奋斗(行动),于是他成功了或者失败了(结局)。冲突一旦解决,故事就结束了,冲突使故事产生各类效果。
如《白雪公主》中,王后有一个“愿望”,就是成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但是魔镜告诉她,白雪公主比她美一千倍,这就是王后实现愿望时碰到的“阻碍”。然后王后派出猎人去杀害白雪公主,未成之后又扮成老巫婆,想用梳子、毒苹果毒害白雪公主,这些都属于“行动”。吃下毒苹果的白雪公主被随后出现的王子救了,最终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王后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这就是“结局”。这个故事告诉大家“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好人有好报”。如《我的叔叔于勒》,菲利普夫妇因于勒的两封信,就有了买别墅等“愿望”,但是在出游的日子里看到了穷困潦倒的于勒,这寄希望在于勒身上的愿望因于勒的现状而受到“阻碍”,菲利普夫妇采取了躲避、咒骂等“行动”,最后亲人团聚的愿望变成了泡影,全家人心情低落地回了家。还有《皇帝的新装》《罗密欧与朱丽叶》等都是这样的故事格局。(www.xing528.com)
仔细核对这四个因素就会发现:愿望=“因为”,阻碍=“但是”,行动+结局=“所以”,四个因素其实就是一条逻辑线,它把依照时间顺序排列的“故事”,转换成了依照因果逻辑排列的“情节”。说穿了,故事的公式其实就是“因为、但是、所以”的操作。英国小说家福斯特在其代表作《小说面面观》里,针对“故事”和“情节”下了一个定义:所谓“故事”就是依照时间顺序排列的事件,至于“情节”则是按照“因果逻辑”安排的事件。
再举一个例子,故事中,主人公的愿望是成为奥运游泳金牌得主,但是他天生没有手没有脚。当主人公的梦想和障碍发生激烈冲突时,他就必须付出超乎常人的努力,然后遭遇一些意外,最终扭转命运。这样的故事不仅具备戏剧张力,还非常感人。
当然,冲突不仅只有情节的冲突,还可用场景强化冲突。写记叙文时,一旦学会写“冲突”,就掌握了叙事写作中关键的“20%”,就抓住了记叙文写作的牛鼻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