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36年,协和医院根据张孝骞的出色工作,又给他下了四年聘书,希望他把消化系统的研究工作继续下去。“我不希望在沦陷区工作。”就这样,在“七·七”事变后一个星期,也就是7月14日,张孝赛抛弃了在北平的住所、家具和书籍,带着妻子和四个孩子,离别了他生活和工作了13年的协和,绕道大同、太原等地,回到了长沙,回到了母校。
1936年,协和医院根据张孝骞的出色工作,又给他下了四年聘书,希望他把消化系统的研究工作继续下去。
可是,时间仅过了一年,正当他在全身心地履行协和的聘约时,日本侵华的“七·七”卢沟桥事变的枪声打响了,战争的硝烟烽火吞没了他正在全力攀登的那座医学的金字塔。
他痛切地感到,面对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一个医生的力量实在太微薄了。如果日本侵略者把自己拉去治疗伤兵,那情形就会更糟!
想到这些,张孝骞真是不寒而栗。他立即找到了协和医院内科主任狄瑞德,恳切地对他说:“我要离开协和,离开北平!我不能再在这里呆下去了。”
“为什么?”狄瑞德有些愕然。
“我不希望在沦陷区工作。”张孝骞回答。
这的确是一个悲壮的想法。狄瑞德感到为难了:“可你四年的聘约才过了一年啊!你在消化系统方面的研究工作也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怎么能前功尽弃呢?”
“不,”张孝骞说,“国难当头,其他的一切都谈不上了。”(www.xing528.com)
“你大概过于悲观了吧。”狄瑞德接着说,“协和是我们美国人办的医院,日本人岂敢碰它?”
“这一点,我不是没有想过。但对于武装到了牙齿的侵略者来说,我相信什么坏事都可能干出来的。”
“那么,你想到哪里去呢?什么地方是避风港?”
“我想去南方,回到湘雅医学院。在那里,我相信能更好地尽一个医生的职责。”
狄瑞德沉默了。他找不到更好的话去安慰这颗受了伤的心。
就这样,在“七·七”事变后一个星期,也就是7月14日,张孝赛抛弃了在北平的住所、家具和书籍,带着妻子和四个孩子,离别了他生活和工作了13年的协和,绕道大同、太原等地,回到了长沙,回到了母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