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广泛分布在各个地区。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凿井开采地下水,以用来灌溉农田和作为饮用水。3000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在他们的诗歌里就已经有了“凿井而饮”的诗句。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井都是开采地下水的主要方式。井的种类很多,根据它的结构,有筒井和管井之分。
筒井也叫大口井,它的口径比较大,有时能达到2米以上,筒井大多数是圆形的,并且“口小肚大”,但井的深度一般并不大。带水是由距地面较近的潜水含水层补给的。大家知道,潜水的上面没有不透水的隔板覆盖,它是地面上的水直接下渗形成的,所以这样的井水中含有很多的微生物,是不洁净的,而且筒井的水量与季节变化很有关系,一到天气干旱的时候,井水面也会下降,有时甚至干枯。
古 井
管井呢,是用钻机打出来的井,所以也叫机井。机井的口径与筒井的口径相比,要小得多,而深度一般都比较大。井水来源于封闭在两个不透水层之间的层间水。由于上面有不透水隔板存在,阻挡了上面污水的渗入,它的水质清洁,水量丰富,而且变化不大。
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地表水非常缺少,利用井开采地下水显示出更重要的地位。在荒凉寂寞的沙漠上,有了井,就有了水,原来的面貌就会改变,出现牧草青青、牛羊成群的绿洲。我国的西北地区,气候干燥,降雨稀少。有的地方,如吐鲁番盆地,整个夏天也不降一个雨滴。可是哈密的西瓜、吐鲁番的葡萄,却是驰名中外,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当地的人民根据那里的特殊环境创造了一种地下水的特殊的井,叫“坎儿井”。
吐鲁番盆地的降水很少,但是在它周围的高山地方,雨雪还是很多的。所以高山顶上经常覆盖着厚厚的白雪。每到春夏季节,白雪融化成水,沿着山坡往下流。这种雪水流到山脚的时候,大部分渗透到地下,成为地下水。人们就是沿着山坡开凿了一道坎儿井,巧妙地把躲在山脚下面的水引到地面上来给人们使用的。(www.xing528.com)
坎儿井是由许多立井和贯穿立井间的暗沟组成的。立井又叫工作井,是和地面垂直的井道,是用来出土和通风的。暗沟是在地下掏挖的沟道,是主要的输水通道,通过它可以把地下水引向农田用来灌溉。
在开凿坎儿井时,首先在山坡上选择适当地点,凿一个立井,遇到地下水后,就顺着地下水的流向,每隔30~50米开凿一个立井,然后把井的底部挖通,凿成高2米、宽约1米的暗沟。一直到暗沟内的水流出平地以后,再开明渠,把水引到明渠灌溉。当坎儿井挖好后,在坎儿井立井的井口上常堆上石块或铺上柴草,是为了防止井水蒸发和风沙进入水井,从而减少井中水的损失和保持暗沟的畅通。
由于坎儿井是顺着倾斜的山坡开凿的,因此,立井越往上游越深,越往下游越浅。坎儿井的水源主要是高山积雪融化,积雪融化在不同的季节有显著的变化,坎儿井的水量大小也与季节有很大关系。在夏季,融化量要多于其他季节,坎儿井水量丰富,而此时正是农作物急需大量水分的时候,所以更显示出了坎儿井的威力。我国第一道著名的这种构造的井,是在公元前1世纪,在陕西大荔一带开凿的,当时取的名字叫“龙首渠”。
坎儿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