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最早定义:“力,刑之所以奋也。”“重之谓下,举重,奋也。”这里的“力”字象征人用农具奋力翻土,喻作体力较为适宜。所以,“力就是身体用以克服阻力的原因”。并举例说明了重力,即重力是向下的,举重就是“奋”。
墨家写道:“凡重,上弗挈,下弗收,旁弗劫,则下直;迤,或碍之也;流梯者不得直也。今也废石于平地,重不下无磅也。”这就是说,凡是重物,不从上面提举它,不从下面捧托它,也不从旁边强迫它,则竖直下落。若它倾斜下落,则必有物妨碍它竖直下落,例如,在斜面上滑下来的物体便不能竖直下落。置石于平地上,虽有重量但不落下,是因为石块和地面之间的力量无强弱相倚可言。由此可见,墨家已认识到,自由落体运动是有条件的——“上弗挈,下弗收,旁弗劫”,而石块和地面之间存在着一种作用与反作用。
关于重心。在西安半坡曾出土了一些尖底瓶,它属于仰韶文化期的陶器,距今已有5000~6000年了。它也被称作提水壶。外形有些像炸弹,小口,短颈,鼓腹,尖底。腹侧有双耳,大者60cm高,小者20cm左右。尖底瓶外形呈流线形,这使得它既牢固又便于长途运水。由于瓶口小,瓶中的水不易洒出。它的外形像鱼形,可能是仿生制品。然而,最为独特的要算是它的稳定性质。对于它,通常有两种解释。(www.xing528.com)
一种解释是,将两耳系绳并放在水面上,由于水的浮力和尖底瓶的重心作用,瓶上部会自动倾斜,下半部离水面并上翘起;随着入水量增多,瓶下半部也逐渐下沉,直至瓶内水满而直立。在运输时将瓶背在肩背上。另一种解释是基于手提着运输,这就要求水量要适宜。因为壶腹空空和满满时,重心较高;当壶竖直放置时,无法提着。只有壶水注入60%~70%时,壶才可以保持竖直的状态。先秦的荀子称尖底之类的装置为“欹器”。他曾记述了孔子参观鲁恒公庙时对欹器的注意,并且指出它的性质是“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