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索引理论研究尚缺乏系统性、连续性
在对索引理论类研究论文的分析梳理中,获知曲静涛先生将我国索引理论研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78年至1985年,是索引理论研究的恢复期;第二个阶段从1986至1999年,是索引理论研究的成熟期;第三个阶段从2000年至今,是传统的索引理论走向衰落、新的索引研究与编制高潮正在形成的时期。[4]
在对论文样本数据进行分析过程中,笔者发现大多数索引理论研究论文聚焦在现代索引理论研究即第三阶段的研究上,关于索引理论研究恢复期的论文和索引理论研究成熟期的论文数量极少。而且在《中国索引》刊载的84篇索引理论研究论文中,有关索引理论研究回顾类的论文只有2篇,且研究内容较为分散,大多是以10年为一个周期进行总结,因此导致索引理论研究出现了断层现象,尚缺少系统性、连续性的索引理论研究。
2.探讨索引实际编制规律与流程的成果偏少
基于前文对索引编制分支领域的内容分析可知,15年来《中国索引》刊载的有关索引编制的152篇论文,还是存在较大的偏向性,具体体现在探讨索引实际编制规律与流程的论文并不多,大部分论文主要围绕编制索引的体会,以及对索引编制的问题思考为主,鲜有研究索引编制规律和索引编制流程的论文发表。
如上文“表6索引编制类研究论文高频词对比分析表”所示,在《中国索引》关于索引编制研究排名前10的高频词中,没有关于“方法”的探讨,反而是“问题”一词位居高频词的前10位,并与“索引”“编制”“年鉴”“古籍”等17个热词产生关联。这表明我国索引的专业化研究中,在探讨索引实际编制规律与索引流程方面明显存在研究不足、总结不深、成果太少等问题,需要今后尽快追赶上来。
3.索引新技术和索引软件研究少有新突破
现代索引就是数据库,现代的索引工作者就是数据库建设者,这已经成为广大索引工作者和索引研究者的共识。在当今信息社会,数据库和各类编制软件是一种最基本的管理和传播信息的工具,是互联网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也是整个社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促进因素。数据库和索引软件这两种现代索引表现形式,如能广泛应用必将推动我国索引工作与研究的现代化水平。(www.xing528.com)
但目前有关索引数据库和开发研制的索引软件太少,譬如自2003年王彦祥先生推出“索引之星2.0”软件后,十几年来再无新的索引软件问世,也没有旧的索引软件优化升级,这是一个亟待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其实,这一问题对于众多索引工作者和研究者来说,是一种严峻的挑战,更是一种历史机遇。只有推动索引研究的战略转型,在索引新技术和索引软件领域取得新突破,才能顺应中国现代索引事业的发展大趋势。
4.尚未形成有规模且稳定的核心作者群
基于《中国索引》刊载论文的作者状况分析可知,发表过论文的255位作者中,仅有三位即张琪玉、平保兴、葛永庆可称得上是核心作者,这说明目前我国索引专业化研究还处于个人行为阶段,未形成稳定的核心群体。而且,从事索引研究的作者,其行业分布虽然有所改善,但仍不平衡。
中国索引学会会员主要是图书情报领域的从业者,相比之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数据库工作和网络信息检索工具开发工作的人员则较少,年轻的索引研究者也较少。这就要求中国索引学会应加强宣传,吸引更多领域、更多行业、更多层次的新会员,争取更多的有志于索引学研究和数据库研制的人才,加入到索引研究队伍中来,并通过人员培训、继续教育、资格认证等手段,努力改善索引研究者结构,壮大索引研究者队伍,尽快培养和造就出一支高素质的索引编制和研究队伍。
5.《中国索引》刊文较为庞杂
一个学会的会刊往往是衡量该学会组织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但目前作为样本对象的411篇论文,是笔者通过数据清洗去重等操作,剔除了437篇与索引专业论文无关的文献后得到的《中国索引》刊发索引研究论文的实际数据。《中国索引》作为中国索引学会会刊,及时发布学会相关信息,促进学术交流是其职责,那么在剔除掉征稿简则、会议通知、学会简讯等学会期刊必备的、又不属于学术论文的文献单元后,笔者发现《中国索引》还刊发了很多非索引研究的文章,且这类文章数量较大,譬如探讨文献检索课教育教学的论文、搜索引擎知识介绍的文章,甚至还有小型书目、专题索引的发表。
《中国索引》转化为集刊编辑出版后,刊文质量明显提高,无关的信息和文章基本上消失。笔者希望,作为索引专业化研究的重要研究阵地,还应加强索引研究的聚合度和专业度,在刊文方面需大量增加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兼具的索引学术论文,并保证这些论文研究成果的内容质量,这样才能打造一个聚合度高、专业性强的优秀索引研究专业平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