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索引历史与文化研究成果分析

中国索引历史与文化研究成果分析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索引历史与文化研究是近年来较多研究者关注的话题,经筛选和统计,《中国索引》刊发此类研究论文数量为42篇,约占论文总数的10.22%,非索引类期刊登载此类论文数量是32篇,约占总数的9.91%。[102]3.平保兴先生索引历史与文化研究一枝独秀平保兴先生发表于《中国索引》的十几篇索引

中国索引历史与文化研究成果分析

索引历史文化研究是近年来较多研究者关注的话题,经筛选和统计,《中国索引》刊发此类研究论文数量为42篇,约占论文总数的10.22%,非索引类期刊登载此类论文数量是32篇,约占总数的9.91%。

笔者通过对两类期刊的论文作者进行统计发现,在索引历史与文化研究领域,南京师范大学平保兴先生的表现出类拔萃,新世纪以来发表的论文数量最多,达到22篇,他一个人的论文成果占到此类论文总数75篇的将近三分之一(29.3%),而且研究成果的内在质量也是最高的,颇具代表性。

通过阅读和梳理索引历史与文化类研究论文可知,无论是《中国索引》还是非索引类期刊,都将研究重心置于近现代索引学家的索引思想挖掘上,以及对索引著作进行文本分析上,再有就是以20世纪我国兴起的“索引运动”为中心,对该时期索引学家和重要成果进行回溯和评论。

1.对中国第一次索引运动的梳理和讨论

众所周知,20世纪20—40年代在我国形成了一个索引编纂和研究的高潮,索引界将其称为“第一次索引运动”。近年来针对“第一次索引运动”,乃至晚清民国时期的中国索引事业发展回顾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热点,发表的论文也相对集中。在非索引类期刊上刊发的32篇索引历史与文化研究论文中,竟有16篇论文围绕这一热点展开,占到刊文总量的一半。典型的论文成果有,王余光撰写的《索引运动的发生》[92],张树华撰写的《哈佛燕京学社及其引得编纂处》[93],马学良等撰写的《哈佛燕京学社引得编纂处的成立、影响与启示》[94],熊静撰写的《索引运动与索引学说的建立》[95],全根先撰写的《民国学者与“索引运动”》[96]等。

其中,熊静发表《索引运动与索引学说的建立》一文,通过收集1917—1953年间前人的索引研究论著及索引编纂成果,并进行主题内容分析,得出以1928年《索引与序列》一文为分界点,将索引运动分为“发生期”和“深入期”两个发展阶段。发生期(1917—1928年)的特征是对索引的宣传和介绍,以及索引理论方面的初步探索;深入期(1928—1953年)的特征突出表现在我国索引工作实践发展、索引研究机构组建,以及索引学说的正式建立等,其成就对当代索引工作仍具有借鉴意义。

还有,马学良等人撰文系统总结哈佛燕京学社引得编纂处的发展历程和深远影响,内容涵盖哈佛燕京学社成立及其学术活动、引得编纂处的索引成就。在总结引得编纂处的影响时作者认为,其催生了中法汉学研究所《通检丛刊》的编纂,带动了个人编纂索引活动,推动了我国古籍索引向科学化、规范化、规模化迈进,为古籍索引编纂提供了宝贵经验。洪业作为引得编纂处创办人和领导者,具有先进的科学思想,同时也成就了自己的索引思想。该文还提供了一份详细的引得编纂处“引得正刊、特刊目录”,颇具学术价值和资料价值。

平保兴先生在总结民国时期索引编纂和研究历程时指出,我国索引界在编制索引的同时,引进西方索引理论,探讨和建设中国特色索引理论。其研究主要关注汉字排检法、索引的功能、索引的范围、索引类型和索引编纂法。[97]民国是我国古典索引衰亡、现代索引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这一时期的索引组织和活动,索引编纂者与类型,编制的索引及索引理论研究等,都是前所未有的,当代索引工作可以从中借鉴有益经验。[98]

2.对中国索引发端和现代索引之乡的讨论与争论

近年来研究者在探究中国索引历史与文化过程中,通过考证一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了有关中国索引发端于何时何人、中国索引之乡究竟在何地何处的学术讨论。但由于视角和史料的差异,得出的研究结论难免有所不同,于是就产生了相应的学术商榷甚至争论。

在中国索引发端考证中,以往索引界流行的观点认为,1917年3月林语堂先生写出《创设汉字索引制议》,并发表于同年《科学》杂志第3卷第10期上,首次把“索引”一词引入到中国,林语堂也成为中国引进“索引”称谓的第一人。[99]一些学者如潘树广、王余光、印永清等刊文也支持这一论断。侯汉清所著《索引法教程》(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3年)同样是如此表述。

平保兴先生进行考证并发表见解认为,王国维才是最先从英文中引入“索引”这一术语的最早译者。他认为,索引一词出现于1910年5月9日《学部官报》第一百十九期,早于林语堂从日文引入的索引一词,由此判定“索引”一词最先由王国维先生从英文传入我国,也是将“索引”见诸报端的第一人。王国维不仅是西方索引的传播者,而且是中文索引的编制者,在20世纪中国索引发展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100]

在中国索引之乡考证中,1986年侯汉清教授撰写的《“索引之乡”江苏应该振兴索引工作》,从标题上就明确认为江苏省即是中国的索引之乡。10年后的2005年,严峰撰写的《江苏——索引的故乡》也认为,江苏这块“人文荟萃”之地所养育的中华优秀学子,对索引事业做出了极大贡献,江苏由此被誉为“索引的故乡”,再一次确认江苏省就是中国的索引之乡。[101](www.xing528.com)

平保兴经过考证和研究,于2011年撰写《中国索引之乡刍议》指出,“索引之乡”之命名,一要审视一个地方是否为中国现代索引的发祥地;二要考察一个地方在中国索引史上的地位和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三是看这个发祥地的人们对中国索引事业所做的贡献。从这一角度出发去探寻中国的索引之乡,作为江苏近邻的上海才是中国的“索引之乡”。作者对此还列出了八条依据,包括上海是西方传教士早期在华编纂和出版索引的重镇,上海的教会图书馆是最早使用索引款目的图书馆,上海教会大学培养出了林语堂等中国索引活动的先驱,上海是国内最早建立索引委员会的城市,上海是汉字检字法发生和论争中心,上海在国内最早出版书后索引、上海的出版社或出版单位出版的书后索引数量最多,上海出版了我国现代最早的报纸索引和最早的一种综合性杂志索引,上海涌现了一批为中国索引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物。最后他得出结论,上海是中国现代索引的发祥地,对中国索引事业起过重要作用,而今正产生着重要影响,是索引大家荟萃之地,更是索引成果不断问世之地,是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现代索引之乡。[102]

3.平保兴先生索引历史与文化研究一枝独秀

平保兴先生发表于《中国索引》的十几篇索引研究论文,主要是对20世纪我国著名目录学家、索引学家王国维、王云五、周作人、李小缘、陈乃乾、黎锦熙、杜定友、李小缘等进行个人索引学思想探究。他指出,陈乃乾所著《室名索引》《别号索引》,在索引编纂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黎锦熙发明的“汉字检字法”,则对推动索引工作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杜定友作为中国索引运动的先驱者,所发明的“汉字形位排检法”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李小缘开展索引课题研究,揭示了索引在高校图书馆服务中的作用;王云五发明的“四角号码检字法”至今还在使用,在索引界也是流传甚广,影响很大。

平保兴发表的论文还回顾了西方传教士在华编纂的第一部英文期刊《中国丛报》索引之特点,以及丰富的学术价值。他认为,该刊所附《二十卷中国丛报主题总索引》,是我们研究世界视野中的中国索引事业发展史不能不提的期刊索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史学意义。[103]

在非索引类期刊平台上,平保兴也刊发过10篇索引论文。这些论文主要评述了胡适郑振铎、钱亚新、李小缘、万国鼎、洪业等学术大家的索引学思想,系统梳理了民国时期索引学家的思想成就、民国索引历史及理论贡献,并致力于史实细节的探究和明辨。

譬如,在第一次索引运动中编纂的《引得说》,被王雅戈、侯汉清称为“中国近代索引研究的开山之作”,认为是我国近代最早系统研究索引的专著。[104]平保兴则撰文指出,《引得说》并非专著,将其称为“长篇论文”或“编纂纲要”更为合适。钱亚新所著《索引和索引法》比《引得说》提前两年于1930年问世,是真正的首部系统研究索引的专著。从中可以窥见,作为一个研究学者,平保兴先生严谨认真的态度,科学务实的精神,细致入微的探究,彰显了索引研究的精髓,值得索引界同仁认真学习和发扬。

4.总结中国索引学会对索引事业的引领

近年来,一些研究者将目光投向中国索引学会对中国索引事业及其索引历史和文化研究的推动方面,所刊发论文通过对学会创建以来取得的成果归纳和论述,表明中国索引学会的成立对促进索引理论研究、繁荣索引编辑出版、培训索引编纂人才等均发挥出举足轻重的作用。之所以得出这样的判断,应归功于《中国索引》甫一创刊就设置了“中国索引学会之窗”和“索引史话与史料”栏目。改为集刊形式出版的《中国索引》,又设立“口述历史”专栏,专事采访和刊出学会元老级人物的回忆文章,这些举措有力支撑起中国索引历史与文化的积累和传承。

在上述的《中国索引》三个专栏中,15年来刊发了很多归纳总结中国索引学会发展历程的论文,代表性的有中国索引学会创始人之一葛永庆先生在《中国索引》创刊号上发表的《中国索引学会十年回顾》[105],及其改版集刊后刊发的《筚路蓝缕忆当年——中国索引学会早期工作回顾》[106]。两篇文章系统回顾了学会的发展历程,对那些难忘的人与事进行深情回味。难能可贵的是,葛永庆先生还对中国索引学会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认为学会应该是长命百岁的。

总结中国索引学会发展历程的重要论文还有,葛永庆《关于筹组“中国索引学社”的回忆》[107]和《回顾与前瞻——纪念中国索引学会成立十五周年》[108],黄秀文、胡文华《华东师范大学与中国索引学会》[109],张贤俭、马国平《创业艰难百战多——中国索引学会早期岁月回顾》[110]等。囿于篇幅,这里不再进行展开介绍。

总体而言,中国索引学会会员对具体的索引编纂不是很多,但对我国索引历史与文化的关注倒是情有独钟,此中也发生了很多难忘之事,发表了较多文章。通过统计分析得知,近几年《中国索引》刊发的索引历史与文化研究论文数量和占比开始呈下降趋势。从一个学科的发展来说,这不失为一种好现象,说明我国索引研究者将更多的注意力与关注点,开始移至索引理论与索引编纂的核心问题研究,不再一味回顾历史或分析旧的文本。索引历史与文化研究并不是不重要,适时综述索引学科发展历程,可以衡量索引学的发展现状,对未来研究也能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