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千载芸香 文献珍藏密集

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千载芸香 文献珍藏密集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藏书宏富,学科齐全,珍品荟萃。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城关校区图书馆设有5 个开架书库、1 个古籍文献特藏库,设有6个各具特色的阅览室、1 个读者自习室。这些珍贵文献由其家人无偿捐献给西北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于右任旧藏金石拓片精选》这些拓片中,大多数是一种一幅,也有的一种数幅甚至十多幅,有一部分副本量较大,个别拓片副本达20 多幅。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将其后人捐赠的大部分藏品编辑

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千载芸香 文献珍藏密集

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前身是西北民族学院图书馆,2003年4 月更名)坐落在兰州市城关区龙首山下。1950年西北民族大学建校同时,开始建筑图书馆,馆舍于1954年落成,面积1900 平方米。图书馆的建筑富有民族特色,雕梁画栋,绿树掩映,芳草香花,环境幽雅。60 多年来,图书馆经历了筚路蓝缕的初创时期、建成独立馆舍的发展时期、馆藏文献损失惨重的“文革”时期、面向现代化的开放时期。

“文革”十年动乱中,民族教育遭受重创,学院被撤销,图书馆也经历劫难,38 万册图书被数十单位瓜分。1973年,遵照周恩来总理的指示,西北民族学院复办,仅收回图书24 万册,损失惨重。

改革开放以来,在各民族图书资料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图书馆的藏书建设才日臻完善。1991年又扩建新馆5100 平方米,馆舍总面积达7000 平方米,学习与服务环境大为改观。建馆以来,国家领导人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司马义·艾买提等先后来馆视察,前来参观的高僧大德、学者名流、国际友人常年不辍,图书馆已成为西北民族大学一扇亮丽的窗口。

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

西北民族大学榆中校区图书馆

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珍藏的藏文文献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西北地区特色,被甘肃省确定为甘肃省民族学、宗教学(伊斯兰教和藏传佛教)、少数民族文学和西北地区史志研究级收藏单位。馆藏藏文古籍最具特色,有4000 余种,具有代表性的如藏传佛教格鲁派三师徒宗喀巴、克珠、嘉察的全集,五世达赖喇嘛全集、拉卜楞寺活佛历世嘉木样的全集等。最具版本价值和史料价值的,当推藏文手抄本《大藏经》(甘珠尔),共105 函,系用金粉、朱砂、墨汁三色,经明万历至清道光前后200 余年手抄而成,弥足珍贵。此外,还有日本影印出版的北京版藏文《大藏经》和三种汉文版本《大藏经》,多种民族文字的合璧文献手抄本《清文鉴总纲》《四体合璧文鉴》(汉文、满文、藏文、蒙古文),以及多种研究伊斯兰教、穆斯林文化的著述。

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在加大藏书采购力度的同时,还多次派人深入新疆、宁夏、青海、内蒙古、西藏、四川、云南、贵州的民族地区,集中采集民族文献、宗教文献和地方文献,先后采集到大批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价值极高的大型文献。其中代表性文献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四库禁毁书丛刊》《四库未收书辑刊》《续修四库全书》《中国西南文献丛书》《中国方志丛书》《内蒙古史志》《新疆史志》《英藏敦煌文献》《法藏敦煌西域文献》《俄藏敦煌文献》《国藏敦煌文》《清代蒙藏回部典籍》《中国西北文献丛书》《中国西南文献丛书》《中国少数民族古籍集成》《中华佛教人物传记文献全书》和新编的西北五省区地方志等。

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藏书宏富,学科齐全,珍品荟萃。目前图书馆拥有文献360 余万册,其中纸质文献184 余万册,电子文献176 余万册。纸质文献中,清代以前的珍贵文献近7 万册。

西北民族大学数字图书馆拥有百兆主干计算机网络、30 余台服务器、130TB 海量存储、46 个数据库,建成了专用信息传递网络平台。电子文献基本涵盖了学校的各个专业,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支持。

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www.xing528.com)

城关校区图书馆设有5 个开架书库、1 个古籍文献特藏库,设有6个各具特色的阅览室、1 个读者自习室。榆中校区图书馆有阅览座位5000 多个,网络信息点2000 个,馆内设有纸质文献借阅区、数字资源阅览区、视听服务区、读者研修区、项目工作区、文献展览区、影视欣赏室和书吧等服务区域,是一座布局合理、功能全面的现代化图书馆。图书馆向读者提供书刊目录、电子资源、馆际互借、参考咨询等信息的查询和链接服务,已初步形成多层次、全方位、开放式、高效率的文献信息服务体系,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西北民族大学的馆藏中最具特色的还有于右任先生收藏的1960 余种金石拓片,以及于右任的手稿和关中名流的稿本及手札。这些珍贵文献由其家人无偿捐献给西北民族大学。

藏文古籍

汉文古籍

西北民族大学藏经阁

于右任与甘肃有一份特殊的渊源,他的老师刘古愚曾任甘肃文高等学堂第一任总教习。于右任曾撰文回忆刘古愚:“咸阳刘古愚先生(光蕡),为经学家之领袖……刘先生治西汉今文之学,精四通(《通典》《通志》《文献通考》《资治通鉴》),兼长历算,为味经书院山长,曾刻经史甚多,以经世之学教士,一时有南康(有为)北刘(古愚)之目。”于右任与甘肃最值得称赞和感人的渊源就是将自己收藏的碑帖拓片全部捐献给了西北民族大学。于右任酷爱书法艺术,所以他多是从书法的角度进行碑帖的收藏。他一生节俭,但是如遇名碑佳帖,却毫不吝惜钱财。20 世纪30年代,他从一位洛阳古董商手中花4000 银圆购买了《熹平石经》残碑石。当时他看到中原地区石刻墓志及其拓片大量流失,于时又花巨款从一些古董商手中陆续购买出土的古代墓志近300 方,因其中有7 对北魏贵族夫妇的墓志,故将自己的住室命名为“鸳鸯七志斋”。后来他将自己收藏的碑志捐献给碑林博物馆。新中国成立之初,为培养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建设人才,彭德怀着手在兰州筹建全国第一所民族学院(今西北民族大学)。建院之初,图书资料极为匮乏,首任院长汪锋和于右任女婿屈武借西安开会之便,动员陕西的社会贤达向西北民族学院捐赠图书。与此同时,陕西各界捐赠西北民族学院的图书陆续运到,其中包括屈武代表岳父于右任、岳母高仲林捐赠的收藏于西安于右任故宅中的1960 余种金石拓片,以及于右任的手稿和关中名流的稿本及手札。

《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于右任旧藏金石拓片精选》

这些拓片中,大多数是一种一幅,也有的一种数幅甚至十多幅,有一部分副本量较大,个别拓片副本达20 多幅。碑帖以唐时期的墓志铭拓片为最多,数量达1000 多种。此外还有秦朝丞相李斯书写的残碑拓片,异常珍贵。在这些拓片中,有一幅名为《棉花图》的木版拓片异常少见,这件拓片并非常见的墨黑色和朱砂红色,而是极为少见的蓝色,拓片上还有乾隆皇帝的题词。

于右任是著名的书法家,他的《草书标准》是习字者的范本。他于民国初年,经过二十余年搜集,存有碑刻墓志拓片四百余方。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将其后人捐赠的大部分藏品编辑成《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于右任旧藏金石拓片精选》,精选其中的刻石墓志、石经法帖、经幢铭文二百余种,其中许多虽不见经传,然尤其稀缺珍贵。碑帖旧降篆隶行楷,书法艺术非常高,多出名家书刻。全书以时代先后排列,周秦多铭文刻石,汉三国二晋多碑刻,北朝碑文墓志并重,唐五代宋以墓志取胜,金元明清多纪事碑,民国初期又以爱国将士墓志为主。这些拓片资料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艺术价值和资料价值,是教学和科研的重要资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