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肃省图书馆:千载芸香,城关典籍溯源

甘肃省图书馆:千载芸香,城关典籍溯源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甘肃省图书馆在1949年合并时仅有藏书26 万余册,破旧平房几十间。甘肃省图书馆设有18 个业务行政部门。经过90 多年的积累,甘肃省图书馆的藏书已近320 万册,其中尤以古旧籍和地方文献为特色馆藏。甘肃省图书馆的工作成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肯定,连年被评为省、市及国家级的文明图书馆、群众最喜爱的图书馆等,多次获得文化部授予的全国省级公共图书馆一级图书馆称号。1953年10 月,改名为甘肃省图书馆。

甘肃省图书馆:千载芸香,城关典籍溯源

甘肃省图书馆在1949年合并时仅有藏书26 万余册,破旧平房几十间。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图书馆事业的逐步发展,馆舍条件也得到了逐步改善。至20 世纪80年代初,馆舍分散在通渭路、白银路和甘草店备战书库三处,总面积7150 平方米

甘肃省图书馆设有18 个业务行政部门。包括文溯阁《四库全书》藏书馆、甘肃省古籍保护中心、文化共享工程甘肃省分中心,甘肃省中心图书馆委员会、甘肃省图书馆学会、甘肃省《四库全书》研究会、《图书与情报》编辑部均设于馆内。

经过90 多年的积累,甘肃省图书馆的藏书已近320 万册,其中尤以古旧籍和地方文献为特色馆藏。古旧籍藏书38 万册,其中有善本1260种,66445 册。除了享誉海内外的文溯阁《四库全书》,还有国内收藏最完整的大型明版木刻丛书《永乐南藏》以及国内罕见的《汉隽》《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等宋元刻本30 余部。此外,还收藏有敦煌写经,宋元明清至近现代的珍贵字画2000 余轴,其中不少是载于画史的名家之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献史料价值。作为特色馆藏的西北地区文献已收藏近3 万种,8 万余册,其中《甘肃通志稿》和《重修敦煌县志》均系未刊稿本,还有甘肃省最早的报刊《群报辑要》(1898年)、《甘肃官报》、甘肃官报书影(1909年—1911年)、《新陇日报》(1928年)等。丰富的馆藏使甘肃省图书馆成为研究西北史地、民族宗教以及敦煌学丝路学的文献中心,并与美国国会图书馆、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等国内外多家图书馆建立了书刊交换关系,在文化部图书馆司的支持下被指定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物的17 个收藏单位之一。

甘肃省图书馆馆内设有办证处、咨询处、检索厅、外借处、阅览室等服务窗口21 个,并有报告厅、展览厅、会议室等。目前已发展持证读者3 万余人,年接待读者70 万人次,流通书刊300 万册次。有近百万册开架图书、5000 余种期刊、260 余种报纸,各类多媒体资料、缩微文献和数字资源等为读者提供内阅外借、检索咨询、课题跟踪等服务,并通过遍及全省城乡的50 余个分馆、图书流通站和200 多个共享工程基层中心,使图书馆服务得到有效延伸。近年来,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专题书刊展览、书画摄影展览、文字图片专栏以及内容充实的读者座谈会、报告会、知识讲座、大型征文、知识竞赛等活动,给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周末名家讲坛”等不断完善的公益讲座和展览,已成为倍受关注和好评的图书馆服务品牌。甘肃省图书馆的工作成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肯定,连年被评为省、市及国家级的文明图书馆、群众最喜爱的图书馆等,多次获得文化部授予的全国省级公共图书馆一级图书馆称号。

《甘肃官报》书影(www.xing528.com)

《新陇杂志》书影

甘肃最早的报刊《群报辑要》

兰州市通渭路43 号,原为清代甘肃省布政使署的后花园——若己有园,一名憩园。将溥惠渠引来阿干河水灌溉,园台池榭布置精美,传说由李笠翁设计建造。正北为蔬香室,壁间镶嵌乾隆帝御书《圣主得贤臣颂》碑石,文书俱佳。东面有四照亭,三楹九间,方形,为宴饮之所。再东为水榭,凿为小湖,有小舟数只,可以荡桨至园西。四照亭西,叠石为假山,假山南出,为乐寿堂,上悬“昆仑之墟”匾额。光绪时,谭嗣同随父甘肃布政使谭继洵住布政使署,暇时,谭嗣同读书园内,赋诗多首,其中《憩园雨五律》云:“深林初过雨,宛宛碧苔新。依岸残云湿,平桥一水春。看山浓似黛,种竹短于人。好读《齐民术》,桑麻万绿匀。”1944年8 月10 日,国立西北图书馆与中央社会部兰州服务处联合创办的书报供应社入驻此园。1948年4 月,国立兰州图书馆入驻此园,占地6 亩4 分,建平房42 间。1953年10 月,改名为甘肃省图书馆。经五六十年的演变,一处园林蝶变为甘宁青新地区最大的省级图书馆,为甘肃省的建设社会进步发挥了很大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