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四库全书》40年护宝人:千载芸香 城关图书典籍溯源

《四库全书》40年护宝人:千载芸香 城关图书典籍溯源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溯阁《四库全书》在甘肃存藏以来,甘肃省图书馆先后有20 余人参与了管理保护工作,时间最长、付出最多、贡献最大的是方学俊、何勤贵、刘德田和丁学艺等同志。文溯阁本《四库全书》入甘时,正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困难时期。刘德田被称为第二代《四库全书》守护者。

《四库全书》40年护宝人:千载芸香 城关图书典籍溯源

文溯阁《四库全书》在甘肃存藏以来,甘肃省图书馆先后有20 余人参与了管理保护工作,时间最长、付出最多、贡献最大的是方学俊、何勤贵、刘德田和丁学艺等同志。方学俊、何勤贵两同志作为赴沈阳接收小组成员,押运《四库全书》抵达兰州后,没有回家,直接跟随装书的军车去了永登连城,从此,他们同这部国宝结下了不解之缘,书搬到哪里他们就跟随到哪里。何勤贵自1966年至1986年,整整看护了20年;方学俊一直到1980年才因病离开管理工作岗位。他俩是甘肃省图书馆名副其实的第一代“护宝人”。而刘德田和丁学艺也先后参与管理和守护工作。几十年来,几代护书人克服生活条件差、交通不便、无暇顾及家庭妻儿等困难,为保证国家重点文物的绝对安全,倾注了大量心血和智慧,探索研究出了一整套科学防火、防盗、防虫、防霉等《四库全书》保存、看护、管理的经验和方法,对文溯阁本《四库全书》传诸后世、研究保藏做出了突出贡献。正是有这样乐于奉献的一代又一代护书人,《四库全书》才能在甘肃保护得这样好。

《四库全书》保护工作一开始就已全面启动,据《甘肃省图书馆建馆90 周年》记载:1966年5 月10 日,甘肃省文化局批准了文溯阁《四库全书》由甘肃保管的计划,并上报甘肃省人委文教办公室。该项计划对接收时间、人员配备、保藏地点等都做了细致规定。甘肃省文化局还组织了一个由省文化局吴怡如、省图书馆余贤杰、省博物馆任步云等人组成的选址小组。历时一个多月,先后去了天水麦积山、永靖炳灵寺、榆中北山等地进行考察选址。最后在综合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经甘肃省有关部门批准,将永登县连城鲁土司衙门和寺院全部拨归甘肃省图书馆作为图书疏散地使用,作为《四库全书》战备疏散存放之处,甘肃省图书馆随即组织人力对鲁土司衙门进行了维修。

地址落实以后,甘肃省图书馆确定了赴沈阳五人接收小组,组长赵永义,成员方学俊、何勤贵、余贤杰、周省华。当时省上对派往沈阳的人都进行严格的政审,要求家庭出生好、本人历史清白、政治可靠、业务能力强。五人接收小组于1966年9 月7 日启程前往沈阳。与此同时,兰州的各项准备工作也在按计划进行,主要是与当地派出所、武装民兵连取得联系,加强安全保卫防范工作,确定管理人员,向有关部门申请值班用长短枪支,对鲁土司衙门和寺院环境进行清理等。

文溯阁本《四库全书》入甘时,正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困难时期。据了解,20 世纪60年代中期的连城镇,全镇共有3000 余人口,都以农业生产为主,农民生活水平很低。而当时四库馆的书库管理人员条件也非常艰苦,他们是城市户口的“乡下人”,自己起伙做饭,每次购买供应粮油生活用品时要步行十几公里,到邻近一个乡镇的粮店。每年能吃到蔬菜的时间很少,除了在当地老乡家里购买一些土豆外,其他蔬菜要靠家人从兰州捎去,十分不便。“这是最困难的一段时间,不仅是生活方面。因为连城特殊的气候条件,当时《四库全书》的管理和防护任务是非常繁重,要经常给书库通风透气,防止霉变。”当时四库馆的工作人员是没有节假日的,但他们“没有怨言,一直兢兢业业地守护着”。

方学俊和何勤贵自从保管《四库全书》之日起,就在大山深处生活,回城探亲的机会很少,老婆孩子自然是无暇顾及。在连城期间,长期单调清苦的生活使方学俊患上了严重的胃病,为了照顾他,妻子经常要来往奔波于永登和兰州两地,交通不便、山高路险,每次的往返都让人提心吊胆。何勤贵的妻子身体不好,他又不能尽到关心照顾妻子的责任,只好将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由兰州转到农村小学上学,以减轻妻子的负担。年近九旬的何勤贵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动情地说:“守护《四库全书》20年,我丝毫不后悔,遗憾的是苦了妻子和孩子。”正是有了像方学俊、何勤贵这些将全部身心奉献给《四库全书》的“护宝人”,才使得我们国家珍贵的文化遗产传承后世,永久保藏。

1971年6 月,文溯阁《四库全书》又从永登连城秘密迁移至榆中县甘草店战备书库。方学俊、何勤贵又随书来到甘草店、继续从事他们热爱的护宝工作,在他们的带领下,管理人员将房前屋后、山上山下挖掘平整成层层梯田,栽种果树,种植庄稼、蔬菜和花草,使原来的荒山荒坡变成了一座绿荫成行、鸟语花香、清静幽雅的花果园。每到金秋,单位职工总能分到他们辛勤劳作的累累硕果。

榆中县甘草店《四库全书》书库

新书库建成的时候,当地还没有通上电。为了把300 多米距离的井水抽到山腰消防池里,省上配备了一台大型发电机。在当时社会上物资供不应求的时候,省上主要领导指示商业厅:《四库全书》所需物资,必须保证供应。为了便于图书馆与书库的联系,一位省级领导将自己下基层检查工作的北京吉普车给了图书馆;为确保《四库全书》的安全,省上领导要求省公安厅、市公安局、县公安局、派出所层层负责,把《四库全书》的安全列为重点保卫工作。在榆中的20 多年时间里,省市各级领导,公安、消防等职能部门经常去那里检查、指导书库的安全设施、消防设备,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www.xing528.com)

1980年,方学俊因健康原因,从甘草店书库调回兰州,接替他负责书库管理工作的是刘德田。刘德田被称为第二代《四库全书》守护者

榆中县甘草店书库

刘德田1944年参加新四军,1945年在抗日战争中负伤,为二级伤残军人。曾担任过甘肃省图书馆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对文溯阁《四库全书》接收经过、保管情况非常熟悉。

1980年4 月,甘草店书库要进行维修,省图书馆派刘德田去负责联系维修队等事宜。维修结束后,年过半百的刘德田主动要求留在书库。从此,书库的钥匙在他身上一挂就是21年。从接过这项工作那天起,书库便成了他的家,21年间,他从未回家过春节,那时书库工作人员一个月休息4 天,由于不放心,他轻易不回家。书库规定节假日期间要加强保护,工作人员只能在节后轮休,刘德田总是最后一个回家。春节轮到他休息时,都是正月初十以后了。他一天24 小时守着书库,从没有上下班的概念。书库的所有钥匙他一人掌管,因此他比任何人都操心。防火防盗是全天候的工作,一点儿都不敢马虎。书库里一年四季都要防潮、防霉、防虫蛀,夏天必须经常开窗户通风,平常则要保持清洁,还要经常翻动检查书的变化。刘德田生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经这样说:对国宝的热爱,对事业的忠诚,让他选择了留在甘草店,“国家的文化遗产,既然组织上交给了我们,就要负责任地去干好。”

2000年2 月,72 岁的刘德田被文化部人事部评为1999年度“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朱镕基总理的接见。

2001年5 月,成绩显著的第二代“护宝人”刘德田离开《四库全书》岗位。接任护宝任务的人是丁学艺、张令祥等,他们都是有着二十几年图书馆工作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具备丰富的古籍藏书管理经验。随着现代化设施和保护技术的应用,他们以更加科学、更加先进的方法,继续着文溯阁《四库全书》的管理和保护工作。丁学艺是自文溯阁《四库全书》迁甘以来第三批护宝人之一,也是最后在甘草店专库驻守的管理员之一。他从1998年9 月18 日来到甘草店专库,直至2006年6 月23 日随《四库全书》一起迁往九州台。他们甘于寂寞,乐于奉献,觉得常年生活在大山深处与《四库全书》相依相伴是一段责任重大又很充实的工作和生活时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