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溯阁《四库全书》迁甘已四十多年。1965年,辽宁省文化厅基于备战原因向中央建议,将辽宁省图书馆收藏的文溯阁《四库全书》一部拨交西北地区图书馆收藏。中央文化部党组于同年9 月4 日以(65)文党153 号公函告知辽宁省文化厅同意拨交。后经报请中央宣传部并中央文教小组批准,经与中共中央西北局商定,由甘肃省图书馆收藏。于是,文化部办公厅于1966年3 月7 日以(66)文厅图字24 号下文通知辽宁省文化厅和甘肃省文化局,并指示两省文化厅(局)直接联系办理交接。根据文化部的指示,甘肃省图书馆于1966年5 月12 日给甘肃省文化局报送了《关于文溯阁〈四库全书〉的接收和保管工作的计划》,并拟定6 人为接收人员。几天后,“文化大革命”开始,由于人事变动,原馆长受冲击,故一直拖延至9 月,才由当时的甘肃省图书馆文化革命领导小组重新指派赴沈阳五人接收小组,组长赵永义,成员方学俊、何勤贵、余贤杰、周省华前往辽宁接收。
文溯阁《四库全书》
9 月初,接收人员分两批前往沈阳。当时正是全国红卫兵大串联之时,铁路运输十分紧张,卧铺票已被取消,列车上拥挤不堪,连水都喝不上。历经各种辛苦,两路接交人员终于在9 月10 日会合沈阳。9 月11 日,辽宁省文化厅领导接见了接收人员,并在当晚招待看电影,据甘肃省图书馆的余贤杰回忆看的是新闻纪录片《毛主席接见红卫兵》。
1966年赴沈阳接收《四库全书》小组合影
9 月13 日,辽宁、甘肃两馆正式开始点交,分成5 个小组,由两馆各1 人组成。交接地点在沈阳故宫日伪时期建造的二层《四库全书》书库。这个二层书库十分坚固结实,铁门、钢书架、三层窗户、防火墙,虽没有现代化设备,但通风条件很好,独院也安全。
交接以藏书为主,对照辽宁省图书馆文溯阁《四库全书》卡片目录逐函、逐种、逐册进行清点。并且根据辽宁省图书馆1964年6 月的检查记录,依次从斑点、污染、虫蛀、长毛、水湿、破损等方面考核记录是否准确,同时还翻书页,检查原记录是否有遗漏。
两馆点交人员工作认真,一丝不苟,不怕劳累,满负荷地进行点交。至27 日,仅用了两个星期时间就提前完成了点交和装箱工作。包括《古今图书集成》(钦定铜活字版)一部及有关资料在内,共装了两种规格的大小木箱963 箱。为使楠木匣不受损坏,辽宁省图书馆用了几万册剔除图书把木箱塞得严严实实。9 月29 日,经辽宁、甘肃两省文化厅(局)商定,由辽宁省图书馆、甘肃省图书馆在沈阳签订了《文溯阁〈四库全书〉交接书》。 10 月7 日,在高度保密的情况下,沈阳铁路局安排了三个车皮启运图书,辽宁省图书馆派员两人与甘肃省图书馆五人共同押运。一路上,押运人员饱受艰辛,日夜操心。因为当时掀起“破四旧”的歪风,生怕发生意外;同时货车多停在远离城市的货场或小站,吃饭喝水有时供应不上。但是,押运人员克服了种种困难,沿途经北京、内蒙古、宁夏,最后终于在10 月13 日安全护运到兰州土门墩货场。14 日,兰州军区派出军用卡车27 辆,提前一小时到达车站并直接开上了站台。火车到站后,立即由解放军和图书馆工作人员开始装运,随后将《四库全书》秘密运抵战备书库——甘肃永登县连城鲁土司衙门的妙因寺庙保藏。这里成了《四库全书》来甘肃的第一个家。10月15 日,由辽宁省文化厅、甘肃省文化局共同给中央文化部报送了《关于文溯阁〈四库全书〉交接情况报告》。“文革”初期,鲁土司衙门是省图书馆和省博物管珍贵图书及文物的战备库。当时运送来的《四库全书》保护设施很简陋,书籍装在木头箱子里,只是在箱子外围刷了防火漆和石灰。(www.xing528.com)
《四库全书》拨交文件
存藏文溯阁本《四库全书》的永登连城鲁土司衙门大经堂
鲁土司衙门始建于明初,建筑面积8000 多平方米,其中大经堂面积630 多平方米,文溯阁《四库全书》就存放在大经堂里。为了保护《四库全书》,特地加固维修了大经堂周边寺院的围墙,大经堂窗户也用钢条、铁网进行了封堵。为了防潮,又在书籍下面垫上了十几厘米见方的木头,并且每天开窗通风,定期检查室内温湿度。虽然当时保藏条件比较艰苦,但由于此处远离兰州,人烟相对稀少,《四库全书》安然度过“文革”最动荡的时期,未受到任何损失。就在大多数人不知晓国宝级文物文溯阁《四库全书》安稳存放于永登时,另一项选址保管的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由于作为临时战备库的鲁土司衙门距兰州较远,交通不便,而大经堂及周围建筑均为木质结构,不利于防火,长期存放有隐患,另行选址势在必行。
经过两年多的实地勘察和反复论证后,本着“靠山隐蔽,少占土地”的原则,结合考虑当地的政治环境、自然气候条件和交通道路等多种因素,最终选定距离兰州市区60 多公里的榆中县甘草店作为新库址。
1971年6 月,在鲁土司衙门存放了四年零八个月后,文溯阁《四库全书》又被秘密迁至甘草店专库。专库占地面积30 亩,建筑面积2400 多平方米。从此,这里就成了文溯阁《四库全书》来甘后的第二个家,并在这里存放了35年之久。
“当地1 月平均气温6.8℃,7 月最高气温23℃左右,常年平均湿度不超过60%,年均降水量323.05 毫米,在保存纸质材料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甘草店专库看护《四库全书》八年的藏书馆副馆长丁学义说,“在当时,只有很少人知道被称为‘版本图书馆’的甘草店专库,绝大多数人根本不知道在甘肃还有一处深藏国宝的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