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千载芸香:古代城关图书典籍溯源

千载芸香:古代城关图书典籍溯源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藏书、供祭和讲学构成书院的三大事业,书院藏书也因此成为我国古代藏书中的一种主要类型,与官府藏书、私人藏书和寺院藏书一起,并称为我国古代藏书事业的四大支柱。清代书院藏书制度的建立,保存了大量文化遗产。由于书院的创办人或主管人所拥护的学派不同,地域不同,在藏书上就会有不同的特色。甘肃书院从肇始之日起就纳入官方的掌控之中,藏书,亦购亦访。

千载芸香:古代城关图书典籍溯源

书院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一种教育组织,源于唐,盛于宋,衰亡于清末,历时千载,在世界教育发展史上独具特色,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学术文化的发展、人才的培养,曾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藏书、供祭和讲学构成书院的三大事业,书院藏书也因此成为我国古代藏书中的一种主要类型,与官府藏书、私人藏书和寺院藏书一起,并称为我国古代藏书事业的四大支柱。明清时期,书院在藏书楼建设收藏特色、书目的编制及藏书管理制度的规范化等方面都超过前几个朝代,尤其到了后期,书院藏书开始步入近代化进程,成为现代图书馆管理的雏形。清代书院藏书制度的建立,保存了大量文化遗产。由于书院是古代高层次的教育机构,所以都拥有一定规模的藏书,某些著名书院还藏有一些有价值的图书典籍。而经书院精心考订、校勘、刻印的经史藏本,更为世人所称道。由于书院的创办人或主管人所拥护的学派不同,地域不同,在藏书上就会有不同的特色。特别是各书院师生的研究所得,如书院志、教学笔记、刊刻讲义、杂抄等,均是书院教育所独有的,更具有研究价值。这批较为特殊的资料,对保存书院史迹、总结教学经验,无疑具有巨大的作用。

书院制度源于唐代的官方藏书、校书机构。唐玄宗开元六年(718年),置丽玉书院,藏宫廷图书、校勘图书,始有“书院”之名。宋代以后,书院转变为讲学、藏书、祭祀、考课之地。明清时期,书院兴盛,成为准备科举考试的场所。在白鹿、石鼓(一说为嵩阳)、睢阳、岳麓为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

明景泰五年(1454年),兰州教育家、理学家段坚创办了容思书院。这是有文献记载甘肃最早的书院。明崇祯七年(1634年),金县(今榆中县)知县张星在金县城东郊创建增秀书院。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在平番县城(今永登县)葛衣祠内创建肇兴书院,咸丰八年(1858年)改名为寿山书院,光绪三十年(1904年)迁址新城湾(今永登县城关镇小学校址),因其附近有青龙山,后更名为龙岗书院。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书院之风在甘肃境内兴盛,至清末,甘肃境内设置了书院几十所,经济发达的州、县不仅设置州、县立书院,而且设有乡立书院。清代,兰州规模较大的书院有兰山书院、五泉书院、皋兰书院、求古书院。(www.xing528.com)

甘肃书院从肇始之日起就纳入官方的掌控之中,藏书,亦购亦访。书院以拥书讲学为务,开展训诂、考据、校勘、考课、研习等学术活动,必然要收藏经史百家之书,以供师生研习讲诵。甘肃各书院的规模虽然参差不齐,经费不足,然而不懈地访求书籍、广辟书源,即是各个书院勉力为之的共同事业。

捐赠,是书院藏书的主要来源,也是自宋代以来形成的风尚。个人或者社会对书院藏书的捐赠,传达的既是一种向学的风气,也是儒官们博取文雅、扶掖后学的心愿,以及读书人对学识的尊重和与人分享、传扬的愿望。捐赠的图书版本、种类庞杂,内容广泛,对于经费紧张的书院来说,是最一劳永逸的求书方式。就兰州来说,几乎每一座书院,都接受过私人和社会的捐赠:陕甘总督谭钟麟捐购了《钦定佩文韵府》等,布政使魏光焘捐购了《通志堂经解》《资治通鉴纲目》等,甘肃学政胡景桂捐购了《山海经笺疏》《续汉志》等,提督周达武捐购了《皇清经解》《王船山遗书》等。在当时,统治者对书院采取限制与笼络的双重政策,为博得兴学之名,也常赐书或者分拨奖金和学田,以扶持书院的建设。这就使得书院有一定经费去实现自己的文化活动,可以嗣绕教学需要,自行购置、刊印图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