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版】
(1)
(1局部)
(2)
(3)
【释文】
(1局部)辛卯卜,贞:呼多羌逐兔[1],获。
(2)甲申卜,争贞:兔[2]其有忧。
贞:兔其亡忧。
(3)甲戌卜:翌乙亥至卯征[3],不往,往。
【著录】(www.xing528.com)
(1)=《合集》154 (2)=《合集》4618 (3)=《合集》20775
【注释】
[1]兔:甲骨文象兔形,大耳、豁唇、短身、厥尾。金文作“”(如《集成》6881),更肖兔形。兔是商王行猎时经常捕获的动物之一。甲骨文部分“兔”字或释“”,《说文》:“兽也。似兔,青色而大,象形。头与兔同,足与鹿同。”古人并没有说清楚这到底是何物。学者或认为从古文字资料来看,以前所谓的“”都应改释为“兔”。
[2]兔:此处是人名。
[3]:字形表示罗网下有兔,即《尔雅·释诂“》兔罟谓之罝”的“罝”字。“”是会意字“,罝”是形声字。
【延展阅读】
今之打猎、狩猎,古人习称为田猎,或单称田,卜辞说商王“田于某处”,或“王其田”之“田”,都应这样理解。如《合集》28319“王其田于画”,“画”是地名。该辞卜问商王在画这个地方狩猎,会不会抓到狐狸。
捕杀之法,或用坎阱,或用罗网,或用弓箭等,姚孝遂先生皆有论述。据《车攻》“徒御不惊,大庖不盈”,毛传说,根据射箭水准的不同,猎物的肉质及其用处也有等级之别。箭自其左腹部射入,箭镞从右肩穿透而出,极可能穿透动物心脏,导致猎物迅速死亡,为“上杀”,这种肉最鲜美,用于宗庙祭祀。箭自其左肋射入,箭镞从右耳朵根穿透而出,猎物死亡不够快,为“次杀”,肉质稍差,用于宴飨宾客。箭自其左后腿射入,箭镞从右肋穿出,动物死亡最慢,为“下杀”,肉质最差,上不了台面。
用罗网捕猎,根据捕捉对象不同,罗网的专名用字也不同。捕鸟、鱼、兔之网异名特别多,看下表:其它如捕雉之网名“䍙”,或作“”(并见《玉篇》)、捕麋鹿之网名“茅”(见《尔雅》),训诂材料不如上表所列三类这样多。综合来看,针对飞禽和鱼类的网为多,用于捕捉走兽,主要是抓速度快而体格较小的兔子,或许是因为走兽的体格和力量不宜用网捕捉。不过甲骨文所见,多种走兽都有用网去捕获的。如甲骨文“”表示网下有豕,“”是网下有熊。从文字资料看,猎网的用途似乎和训诂材料略有不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