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甲骨文读本:公元前1217年5月11日和26日的日食、月食

甲骨文读本:公元前1217年5月11日和26日的日食、月食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条卜辞涉及的日食、月食,学者推定为公元前1217年5月11日月食,26日日食。其它文明古国中,以巴比伦人对公元前1063年7月31日的日食记录为最早。19世纪奥地利天文学者奥泊尔子则推算了公元前2137年10月22日,公元前2072年10月23日两个结论值。张培瑜先生认为此期间在安阳可见的日食,应在公元前1269年8月27日,时间在早上七点左右,食分0.65。虽千岁之日食,预算而尽知。若日食在其分次,其国即当有咎,则每于日食,必有君死。

甲骨文读本:公元前1217年5月11日和26日的日食、月食

【图版】

(1)

(1局部)

(2)

(2局部)

(3)

(3局部)

【释文】

(1局部)乙巳卜,王宾日[1]

弗宾日。

(2局部)癸未贞:甲申酒[2]出入日[3],岁[4]三牛。兹用。

癸未贞:其卯出入日,岁三牛。兹用。

(3局部)癸酉贞:日月有食[5],隹(唯)若。

癸酉贞:日月有食,非若。

【著录】

(1)=《合集》32181 (2)=《屯南》890 (3)=《合集》33694(www.xing528.com)

【注释】

[1]日:太阳。现在通常认为,被商王迎接而加以祭祀的是太阳神。或认为,卜辞中说“宾日”,犹如《尚书·尧典》的“寅宾出日”。有学者认为,卜辞“王宾”的“宾”读为“傧”,意思是“迎接”。《说文》:“傧,导也。”《玉篇》:“出接宾曰傧。”

[2]酒:卜辞常见的祭祀方式。

[3]出入日:出日、入日。学者认为,卜辞有“日出”(如《屯南》2232),有“日西”(如《合集》29713),分别表示太阳东升、西落。可知“出入日”不是说太阳的东升西落。“出入日”应看成一个抽象的受祭格。

[4]岁:此处指割开祭祀用的牛。下句的“卯”,是把牺牲对剖成两半。

[5]日月有食:指日食月食。《诗经·小雅·十月之交》:“十月之交,朔日辛卯,日有食之。”或日月频食,即日食之后不久又有月食,或月食之后不久又有日食。此条卜辞涉及的日食、月食,学者推定为公元前1217年5月11日月食,26日日食。也有学者认为,这条卜辞是占卜会不会有日食、月食或日月频食,而不是实际真的发生了日月食。

【延展阅读】

日出日入,昼夜始分。

甲骨文以“日”、“夕”分别表示一整昼、夜,全天又分若干时段,其中有一些时段名称,沿用到了后世。例如下表。

表格中秦简指睡虎地秦简,汉简指居延汉简。

人类社会对日食一直是小心翼翼地观察、诚惶诚恐地记录。其它文明古国中,以巴比伦人对公元前1063年7月31日的日食记录为最早。但这个记录本身没有明确的时间坐标,因而还存在争议。我国传世文献中最早的日食记录,见于《尚书·胤征》:“乃季秋月朔,辰弗集于房。”中外天文学工作者对这段天象记录作了很多研究,结论有十几种不同数值。例如我国唐代天文学家一行,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推算的结果,换算为公元纪年,都是公元前2128年10月13日。19世纪奥地利天文学者奥泊尔子(Th.V.Oppolzer)则推算了公元前2137年10月22日,公元前2072年10月23日两个结论值。作为我国“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初步结论,也有四个年代供选:BC2043、BC2019、BC1970、BC1961。卜辞记录的日食发生在商朝中后期,时间不能早于公元前1500年,也不会晚到公元前1100年以后。张培瑜先生认为此期间在安阳可见的日食,应在公元前1269年8月27日,时间在早上七点左右,食分0.65。

古书中的日食记录很多,这意味着对日食的观测在中国早已形成制度。《左传·昭公七年》夏四月日食,随即,晋国士文伯预言卫国国君、鲁国卿大夫将死。孔颖达正义说,士文伯并不是根据日食作出预言,只不过是借着这个天文异象发表言论,惩恶劝善。孔氏这段话用心良苦,愿与读者诸君共飨:

日月之会,自有常数。每于一百七十三日有余,则日月之道一交,交则日月必食。虽千岁之日食,预算而尽知。宁复由教不修而政不善也?此时周室微弱,王政不行,非复能动天也。设有天变,当与天下为灾。何独卫君、鲁卿当其咎也?若日食在其分次,其国即当有咎,则每于日食,必有君死。岂日食之岁常有一君死乎?……

天道深远,有时而验。或亦人之祸衅偶与相逢,故圣人得因其变常,假为劝戒。知达之士,识先圣之幽情;中下之主,信妖祥以自惧。但神道可以助教,不可专以为教。神之则惑众,去之则害宜。故其言若有若无,其事若信若不信,期于大通而已。世之学者,宜知其趣焉。现代社会科学昌明,人们不太愿意接受那种神秘兮兮的说教。观念转变之后,往往把日食作为一种奇观来欣赏。2009年7月22日的日全食奇观,从我国西藏东部往东直到长江三角洲流域都可以观测,世界天文学界称之为“中国日全食”。因媒体造势,观看日全食几成风潮。电视、报纸和网络上随处可见关于日全食的话题,日食之前各方人士纷纷现身,不遗余力地介绍如何观看日全食,日全食当天人们动用各种设备观看这一自然奇观,网络上出现的日食照片、视频更是铺天盖地。日食十分罕见,例如,上海人前一次在本地见到日全食是公元1575年,下一次则要等到公元2309年。那时大家已经躺在坟墓中,静候考古者的发掘,不能再观看日食。

人生苦短,怪不得大家都欣喜若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