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恶性肿瘤预防与控制的最新方法

恶性肿瘤预防与控制的最新方法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般男性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女性。恶性肿瘤是体内外两方面各种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最终结果,是多病因、多阶段与多次突变所引起的一大类疾病。约60%的癌症死亡是可以通过减少可控危险因素暴露来预防的,减少国人癌症死亡的最可行途径就是控制慢性感染和吸烟。(三)恶性肿瘤的预防1.第一级预防由于80%以上的癌症是因环境因素及生活方式所致,只要措施得当,癌症对人健康的危害完全可以预防和减轻。

恶性肿瘤预防与控制的最新方法

(一)恶性肿瘤流行病学特征

恶性肿瘤是以细胞异常增殖及转移为特点的一大类疾病,其发病与有害环境因素、不良生活方式及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癌症发病及死亡率一直呈上升趋势,至90年代的20年间,癌症死亡率上升29.42%,年龄调整死亡率上升11.56%。2000年癌症发病人数180万~200万,死亡140万~150万。1990年,我国城市居民的癌症死亡率即已超过脑血管病;农村居民的癌症死亡率则于2006年全面超越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以及脑血管疾病死亡率。2012年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65‰(男性2.89‰,女性2.39‰),城市地区发病率为2.77‰,农村地区发病率为2.51‰。目前我国居民每死亡4人即有1人死于癌症。几乎22%的全球新发癌症病例出现在我国,27%的癌症死亡病例在我国。

我国的癌症谱与西方发达国家相差很大,我国四种最常见肿瘤分别为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这四种癌占全国癌症病例的57%,而在美国这四种癌占所有癌的比例仅为18%。我国这四种癌病例占全球病例1/3到1/2。美国最常见肿瘤分别为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大肠癌。我国患癌一般预后较差,生存期较短,美国除了肺癌主要常见癌都预后较好,前列腺癌和乳腺癌的高发病率也很大程度上是早诊和筛查带来的,正是这种癌谱分布的差异使得我国总体癌症死亡率显著高于美国等西方国家。我国肝癌、胃癌及食管癌等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同时,肺癌、结直肠癌及乳腺癌等又呈显著上升趋势,其中肺癌已跃居首位,即将形成兼具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高发癌谱并存的局面,防治工作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一般男性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女性。2000—2011年肿瘤监测数据显示:男性十种最常见肿瘤中,六种肿瘤(胰腺癌、结直肠癌、脑及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前列腺癌、膀胱癌白血病)发病率在2000—2011年呈上升趋势,胃癌、食管癌和肝癌发病率出现下降,肺癌发病率保持稳定;女性也有六种肿瘤(结直肠癌、肺癌、乳腺癌、宫颈癌、子宫癌、甲状腺癌)发病率上升,胃癌、食管癌和肝癌发病率下降。同期,男性四种肿瘤(结直肠癌、胰腺癌、前列腺癌、白血病)死亡率上升,肺癌、膀胱癌和脑瘤死亡率保持稳定;女性三种肿瘤(乳腺癌、宫颈癌和卵巢癌)死亡率升高,结直肠癌、肺癌、子宫癌、甲状腺癌死亡率保持稳定。男性和女性的胃癌、食管癌、肝癌死亡率均有所下降,但肺癌死亡率未出现下降,仍雄踞癌症死因之首。男性五种最常见肿瘤依次为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和结直肠癌,占所有癌症病例的2/3;女性最常见肿瘤依次为乳腺癌、肺癌、胃癌、结直肠癌和食管癌,占所有癌症病例的60%,乳腺癌占所有女性癌的15%。男性和女性的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五种最常见癌症死亡病例占所有癌症死亡病例的3/4。

男性人群中,肝癌是60岁以下人群最常见和死亡率最高的癌,其次是肺癌和胃癌。60~74岁男性中,肺癌和胃癌发病率最高,75岁以上男性中,肺癌发病率最高。男性癌症新发和死亡病例多出现在60~74岁人群。女性30岁以下人群中,甲状腺癌是最常诊断的癌,30~59岁女性最常诊断乳腺癌,60岁以上女性最常诊断肺癌,乳腺癌是45岁以下女性最常见癌症死因,其次是肺癌,女性癌症病例最高发于60~74岁年龄段人群。

不同地区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也不同。我国西南地区癌症死亡率最高,其次是华北和东北地区,中部地区最低。农村地区的癌症发病率(2.13‰/年)和死亡率(1.49‰/年)均显著高于城市的发病率(1.9‰/年)和死亡率(1.09‰/年)。有些肿瘤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常常有高发区并表现出城乡差别。①食管癌:河北、河南、福建和重庆较高,其次为新疆、江苏、山西、甘肃和安徽。②胃癌:甘肃最高,青海次之,另外山西、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和山东也较高。③肝癌:黑龙江、吉林、福建、广西、广东、湖北、重庆、河南和江苏等地均较高。④肠癌:死亡率最高的几个地区为黑龙江、上海和江西。⑤肺癌:东北三省较高,并且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依次降低。山东、浙江、福建、江苏,以及江西、重庆也处于较高水平。

(二)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

恶性肿瘤具有相似的发病机制,但不同肿瘤的危险因素又有所不同。引发肿瘤的原因既涉及外界因素如化学致癌物质、电离辐射、病毒等多种多样的环境致癌因素,又与机体细胞的DNA改变、遗传特性、免疫功能、激素水平的变化等密切相关。恶性肿瘤是体内外两方面各种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最终结果,是多病因、多阶段与多次突变所引起的一大类疾病。约60%的癌症死亡是可以通过减少可控危险因素暴露来预防的,减少国人癌症死亡的最可行途径就是控制慢性感染和吸烟。慢性感染与29%的癌症死亡相关,主要是胃癌(幽门螺杆菌Hp感染)、肝癌(肝炎病毒HBV和HCV感染)和宫颈癌(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吸烟与23%~25%的癌症死亡相关。(www.xing528.com)

(三)恶性肿瘤的预防

1.第一级预防

由于80%以上的癌症是因环境因素及生活方式所致,只要措施得当,癌症对人健康的危害完全可以预防和减轻。第一级预防可从多方面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适用于全人群和高危人群;在具备条件的地区逐步开展癌症危险因素的监测工作,为预防、预测提供科学依据;制定并实施国家控制烟草行动计划,将控制烟草作为我国癌症预防与控制的主要策略;落实新生儿接种乙肝病毒疫苗计划,提高全程接种率,控制乙肝病毒感染;大力宣传《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发挥营养干预的综合防病效益;认真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各类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逐步降低职业危害并减少由此所致的癌症。空气和水污染的立法以及通过控烟和控制感染减少四种常见肿瘤(肺癌、肝癌、胃癌和食管癌)将对未来减少我国以及全球的癌症负荷带来积极影响。

2.第二级预防

早期癌症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癌症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是降低死亡率及提高生存率的主要策略之一,现有的技术方法如果应用得当,可使癌症死亡率降低约1/3。各地可以依据国家制定的常见癌症筛查及早诊早治技术指南开展相应筛检活动。在发展中国家,WHO仅推荐开展宫颈癌的筛查及早诊早治,在发达国家还同时推荐开展乳腺癌的筛查及早诊早治。

3.第三级预防

对肿瘤患者要依据规范的临床诊治指南进行诊疗,严重的晚期患者可采用姑息治疗方案,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要充分发挥中医中药对抗癌、提升机体免疫力的特殊作用,帮助患者积极进行治疗并开展科学的康复指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