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计划免疫:现代预防医学指南

计划免疫:现代预防医学指南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重点提高上述六种疫苗在儿童中的免疫覆盖率,使每一个儿童在出生后都能按计划获得免疫接种。最新的计划免疫还要求添加乙型肝炎疫苗,并在部分地区增加对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的免疫接种工作。生物接种又称为人工免疫。

计划免疫:现代预防医学指南

(一)计划免疫概念及程序

1.计划免疫(planned immunization)

计划免疫是根据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分析,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利用疫苗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控制乃至最终消灭针对性传染病的目的。

2.扩大免疫规划(expanded programme on immunization,EPI)

扩大免疫规则是全球的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行动,始于20世纪70年代,目的是防治白喉、百日咳破伤风麻疹、脊髓灰质炎、结核病等传染病。重点提高上述六种疫苗在儿童中的免疫覆盖率,使每一个儿童在出生后都能按计划获得免疫接种。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EPI的重点转移到对疫苗可预防疾病的控制、消除和消灭。

我国1980年起正式加入EPI活动,《90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1995年消灭野毒株引起的麻痹型脊髓灰质炎,消除新生儿破伤风。进入21世纪后,《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0—2020年)》要求全国儿童免疫接种率以乡(镇)为单位达到95%以上,控制儿童常见疾病和艾滋病梅毒、结核病、乙肝等重大传染性疾病,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以县为单位降低到1‰以下。

3.中国的计划免疫程序(www.xing528.com)

主要内容是儿童基础免疫,即对7周岁及7周岁以下儿童进行卡介苗、脊髓灰质炎三价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和麻疹疫苗免疫接种,以及以后的适时加强免疫。最新的计划免疫还要求添加乙型肝炎疫苗,并在部分地区增加对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的免疫接种工作。

(二)生物接种概念及分类

1.生物接种:是将抗原或抗体注入机体,使人体获得对某些疾病的特异性抵抗力,从而保护易感人群,预防传染病发生。生物接种又称为人工免疫。

2.生物接种的种类包括:①人工自动免疫。也称人工主动免疫(active immunization),是将减毒或灭活的病原体、纯化的抗原和类毒素制成疫苗接种到人体内,使机体对相应传染病产生特异免疫抵抗力的方法。人工主动免疫的接种时间一般要求在传染病流行前数周进行或按计划免疫程序进行,从而使机体有足够的时间产生免疫反应。②人工被动免疫(passive immunization)。是将含有抗体的血清或其制剂直接注入机体,使机体立即获得抵抗某种传染病的能力的方法。③被动自动免疫。在注射破伤风或白喉抗毒素实施被动免疫的同时,接种破伤风或白喉类毒素疫苗,使机体在迅速获得特异性抗体的同时,产生持久的免疫力。

儿童基础免疫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期进行;按照新的免疫程序每个孩子在1岁之内要完成15针次免疫规划疫苗的基础免疫,在7周岁前要完成23针次的全程免疫。接种后要注意观察,15~20分钟后未出现异常反应方可离开。疫苗保存和携带要严格执行冷链制度,防止疫苗失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