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根据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还要在治疗当前疾病主症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截断疾病的不利变化趋向,达到“已病防变”的预防效果。如《金匮要略》所说的“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再如,在治疗高热性的疾病时,要在清热的同时预防高热伤阴,所以《伤寒论》中治疗高热的白虎汤中,以生石膏为主的同时,还要辅以清热而兼能生津的知母。这都体现了预防性治疗的思想。
对于某些慢性疾病患者及易于反复罹患某种疾病的人群,根据其患病或病情变化的时间规律,提前予以预防性的治疗,可以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常用的有“冬病夏治”“夏病冬治”等方法。
“冬病夏治、夏病冬治”是根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中医理论,利用夏季与冬季人体阳气与阴气最旺盛之际,治疗某些属于虚性、寒性与实性、热性的疾病,以达到标本兼治、预防保健的作用。(www.xing528.com)
“冬病”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变,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老年畏寒证,以及属于中医脾胃虚寒类疾病。“夏治”是指夏季这些病情有所缓解,趁其发作缓解季节,辨证施治,适当地内服和外用一些方药,以预防冬季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如针刺、艾灸、理疗、按摩、穴位贴敷,以及内服温养阳气的中药和食物等。经历代中医学家的反复实践、反复研究,证明于炎热夏季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冬天发作或容易发作的疾病疗效显著。贴敷疗法一般在夏季三伏天贴敷为最好,于三伏天各敷一次,连贴三年。病史较长或病情较为顽固者可适当增加贴敷次数,贴敷时间一般不超过24h。
“夏病”指某些好发于夏季,或在夏季加重的病变,一般为慢性衰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经常性感冒、慢性咳嗽、慢性咽炎、慢性胃炎、结肠炎、颈肩腰腿痛、肠功能紊乱、病毒性肝炎、尿路感染、甲亢、复发性口腔溃疡,以及美尼尔氏综合征、癫痫、红斑狼疮等,均适宜在冬天诊治。如果能在冬季将身体调养好,可以改善体质,增强免疫力,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就可以防患于未然。常用的夏病冬治方法众多,有药膳食疗、中药汤剂、穴位敷贴、针灸耳针、中药熏浴、药酒膏方等,但均需辨证论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