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疾病应由执业心理医师作出诊断,但是多数心身疾病患者就诊的第一位医生是临床医生,而不是心理医生,这样病人出现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可能作为医生治疗的重点,而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容易被忽略,因此,临床医生应掌握心身疾病的知识,在诊断疾病过程中要注意识别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是一类心理社会因素在其发生、发展、防治及预后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的疾病,它不同于单纯的躯体疾病,也不同于单纯的精神疾病或神经症,因此,它的诊断程序与一般的临床生物医学诊断有所不同。心身疾病的诊断既包括生物医学的内容,也要有心身医学的内容。
(一)心身疾病的诊断原则
(1)疾病的发生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二者之间与时间相关。(2)躯体症状有明确的器质性病理改变。(3)排除神经症和精神病。
(二)心身疾病的诊断步骤
(1)病史采集与临床各科疾病的病史采集具有类似的地方,同时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询问主诉和现病史时要注意患者的表情(焦虑、痛苦、忧郁、严肃等)、讲话方式(话多话少、声大声小、语速快慢等)、态度(随便、拘束、敏感、亲昵等)及情绪状态等;病史采集需详细询问患者个人生活史、家庭史、既往史等,以了解可引发心身疾病的心理发展情况、个性形成环境、个人遭遇经历、不良社会心理因素等,此外还应了解患者的人际关系、社会生活事件及家庭支持等资料。(www.xing528.com)
(2)体格检查与临床各科体检相同,但在检查过程中应对患者心理行为方式给予重视,通过患者的特殊反应发现其心理素质上的特点,如在体格检查过程中是否表现出过分拘谨、紧张、敏感等。由于心身疾病的特殊性,有时症状和体征不符或不平行,此时需要临床医生从心身联系的观点进行全面分析和正确诊断。
(3)心理评估可通过医生与患者面对面交谈,即晤谈了解患者的思想情况和心理过程;也可通过侧面观察,或借助于患者书写的书面材料,了解其精神状态。内容包括收集患者意识状态、仪态、态度、注意、睡眠饮食等情况,了解其是否存在感知觉障碍、思维障碍、定向障碍、情感障碍、记忆障碍、意志和行为障碍等。
(4)心理生理学检查为了明确心身疾病的诊断,可采用生理学方法在给患者一定心理刺激的基础上记录患者的躯体反应,包括心率、心电图、呼吸、血压、皮肤电反应、肌电图等。还可采用自主神经功能检查法以测定其稳定程度,常用的有眼球颈动脉压迫实验、皮肤划纹征、皮肤温度测定、乙酰胆碱测验等。此外,为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避免误诊和漏诊,必要时还需做实验室检查、X线检查、肺功能测定、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等。
(5)心理负荷试验即给受试对象以种种心理负荷,如有应激意义的言语刺激、看恐怖电影、听惊吓声音、重复感情冲击试验等,观察其在应激状态下的身体功能反应,并可同时进行生物化学检查,如检测其血、尿液内肾上腺激素分泌量的变化,探究受试者在应激状态下,肾上腺及交感神经系统的反应水平。
(6)心理社会因素调查对患者发病前是否存在心理社会因素,以及此类生活事件对患者产生影响的严重程度进行调查评估,有助于心身疾病的诊断。主要评估内容包括:就诊前一年内的应激水平、应对能力和社会支持情况、人格类型、目前心理状态。常采用特制的量表进行评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