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身疾病发病机制分析

心身疾病发病机制分析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心身疾病的发病学机制是医学领域正在深入研究的课题之一,有多种理论对此做出解释,主要学说有三种。(二)心理生物学理论该理论认为心理社会因素在原有生理始基基础上,通过生理中介机制影响生理过程,最终引起心身疾病。他们主张心身疾病的发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①有意识的心理冲突或心理应激;②经由生理中介机制;③生理始基。

心身疾病发病机制分析

心身疾病的发病学机制是医学领域正在深入研究的课题之一,有多种理论对此做出解释,主要学说有三种。

(一)心理动力理论

心理动力理论是指应用心理分析的理论和方法阐述心身疾病的发病学机制。该理论重视潜意识心理冲突在各种心身疾病发生中的作用,认为潜意识心理冲突导致精神紧张,改变了植物神经系统功能活动,从而造成某些脆弱器官的病变。代表人物亚历山大认为,心身疾病的发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潜意识中压抑的心理冲突、遗传性器官易感性特点、自主神经的过度活动性,按照亚氏理论儿时受过心理创伤,在器官易罹患性基础上,成人后如再受强烈的心理刺激,则依据心理刺激的性质或活化交感神经而产生心脑血管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高血压病等心身疾病;或活化副交感神经而产生哮喘、溃疡病、皮肤病、心脏猝死、癌症等心身疾病。心理动力理论发病机制的不足是夸大了潜意识的作用。

(二)心理生物学理论(www.xing528.com)

该理论认为心理社会因素在原有生理始基基础上,通过生理中介机制影响生理过程,最终引起心身疾病。他们主张心身疾病的发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①有意识的心理冲突或心理应激;②经由生理中介机制(神经、内分泌、免疫);③生理始基。该理论不仅重视心理刺激、生理中介机制和生物特异性化导致心身疾病发生、发展中的各自作用,也重视其共同性和关联性的致病作用,心理社会因素对不同的人可能产生不同的生物学反应,导致不同的器官组织出现病理反应,呈现不同的心理生理中介途径。

(三)学习理论该理论

认不但正常的行为能够由学习获得,而且那些异常的行为也同样可以通过学习获得,问题的关键是学习过程中强化或奖励。拉茨曼用上述观点解释心身疾病,他提出心身障碍是从对紧张刺激的生理反应中学习得到的,即个体在紧张刺激情景时出现的心身障碍,如果在强化的基础上建立后,即使脱离原来的情景,只要有类似的刺激或者是情绪反应,则心身障碍就会发生或者持续下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