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心理平衡:要注意调整过度的情绪变化,保持心境的平和,保持充实的生活,不要感情用事,不逃避现实,不要做完善欲的俘虏,靠努力产生自信,学会豁达和宽容,顺应自然,避免长期休养。
适度运动:参加一些自己喜欢又适合的运动,注意循序渐进和持之以恒。比较适宜的运动有:步行、慢跑、游泳、骑自行车、五禽戏、打太极拳、健身操、扭秧歌,以及登楼梯等有氧代谢运动。
适度劳逸:及时调整生活规律,做到房事有节,不妄作劳,保证充足睡眠;人体生物钟正常运转是健康保证,而生物钟“错点”则是亚健康的开始。
戒烟限酒:吸烟时人体血管容易发生痉挛,局部器官血液供应减少,营养素和氧气供给减少,尤其是呼吸道黏膜得不到氧气和养料供给,抗病能力也就随之下降。少酒有益健康;嗜酒、醉酒、酗酒可降低人体免疫功能。
合理膳食:《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滕理以密。”说明饮食合理搭配对身体健康具有基础性作用。《素问·藏气法时论》提出了:“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的饮食基本准则。注重调养脾胃,顾护后天之本,强化气血生化之源。因此,食物要多样化,要平衡饮食,避免饥饱失常、饮食不洁与偏嗜过度,饮食冷热软硬要适宜,不贪食肥甘、厚腻、生冷、燥热的食物。
药物和中医调治:目前尚无较好的干预药物,主要运用抗抑郁药、催眠剂、镇痛剂、抗组胺药物的对症疗法减轻临床症状,或给予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B12和微量元素硒、锌、铁等营养素的支持疗法。中医在亚健康状态预防及治疗上拥有独特的优势。中医“不治已病,治未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等理论是中医调治亚健康状态的理论基础,并总结出调摄情志、适度劳逸、合理饮食、谨慎起居等养生调摄之术,形成了食疗、针灸、推拿、气功、导引、内外药物治疗等多种调治方法。
艺术疗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悲胜怒”“喜胜忧”“思胜恐”“怒胜思”“恐胜喜”等学说,认为不同情志之间会有相互制约的作用,这就是“五志相胜”理论。运用适当的艺术形式激起病者的某种情感变化,“以情胜情”,达到治病的目的,并可按照“五志相胜”理论指导患者转移情感和注意力,学会情绪的自我控制,减轻或化解不良情绪对人体的刺激。(www.xing528.com)
(1)绘画疗法
以绘画的方法让患者产生自由联想来稳定和调节情感,在追求艺术美的过程中徐缓和治疗精神疾病。“书画养性”是自古至今形成的共识。宋代大词人秦观长期郁闷成疾,观数日王维名画,不药而愈。
(2)舞蹈疗法
通过肢体动作宣泄、调整情绪,达到自我沟通、自我控制,及与他人沟通、交流感情体验,使身心统一,促进康复。
(3)音乐疗法
早在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中就指出说:“人之合于天道也,内有五脏,以应五音、五色、五时、五味、五位也;外有六腑,以应六律,六律建阴阳诸经而合十二月、十二辰、十二节、十二经水、十二时。”(《灵枢·经别篇》):“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故宫动脾而和正圣,商动肺而和正义,角动肝而和正仁,徵动心而和正礼,羽动肾而和正智。”如镇静催眠可聆听“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等中国乐曲和“仲夏夜之梦”等西洋古典音乐;解除抑郁可以借助节奏明快的“喜洋洋”“欢乐舞曲”等。音乐主要通过节奏与旋律对人的情志产生特殊的影响。节奏鲜明的音乐能振奋精神,使人热血沸腾,勇气倍增;节奏舒缓的音乐则能使人轻松愉快,缓解紧张、疲劳。节奏与旋律的变化会使人产生情志变化。音乐调养正是利用这一特点,充分发挥其怡神养性、以情制情的作用,达到康复心身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