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一氧化碳中毒及其预防

一氧化碳中毒及其预防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四)临床表现吸入CO气体可引起急性中毒、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和慢性损害。

一氧化碳中毒及其预防

(一)理化特性

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俗称“煤气”,为无色、无味、无臭、无刺激性的气体。微溶于水,易溶于氨水。易燃、易爆,不易为活性炭吸附。

(二)接触机会

CO是最常见的窒息性气体,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或以CO为生产原料的生产环境中常存在CO,主要有冶金工业、机械制造工业、化工工业、燃气制取、采矿爆破作业、耐火材料、玻璃、陶瓷建筑材料等工业。

(三)毒理

CO经呼吸道进入血液循环,入血后80%~90%与血红蛋白(Hb)发生紧密而可逆性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HbCO),失去携氧功能。CO与Hb的亲和力比,Hb的亲和力大300倍,而HbCO的解离速度比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速度慢3600倍,而且,HbCO的存在还影响HbCO的解离,阻碍氧的释放和传递,导致低氧血症,引起组织缺氧。进入机体的CO绝大部分以原形随呼气排出。中枢神经系统对缺氧最为敏感。

(四)临床表现

吸入CO气体可引起急性中毒、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和慢性损害。

(1)急性中毒:起病急骤、潜伏期短,主要表现为急性脑缺氧所致的中枢神经损伤。中毒程度与血中HbCO浓度有关。

①轻度中毒:以脑缺氧反应为主要表现,出现剧烈的头痛、头昏、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等症状;可有意识障碍,但无昏迷;血液HbCO浓度可高于10%。经治疗,症状可迅速消失。

②中度中毒:在轻度中毒的基础上出现面色潮红、多汗、烦躁、心率加速、口唇和皮肤黏膜呈樱桃红色;意识障碍表现为浅至中度昏迷;血液HbCO浓度可高于30%。经抢救可较快清醒,恢复后一般无并发症和后遗症

③重度中毒:中度中毒症状进一步加重,因脑水肿而迅速进入深度昏迷或去大脑皮层状态,常见瞳孔缩小、对光反射迟钝、四肢肌张力增高、大小便失禁等;血液HbCO浓度可高于50%

(2)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指少数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意识恢复后,经2~60天的“假愈期”,又出现严重的神经精神和意识障碍症状。包括:痴呆、谵妄或去大脑皮质状态;锥体外系障碍,出现帕金森综合征表现;锥体系损害,出现偏瘫、病理反射阳性或大小便失禁等;又称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神经精神后发症。(www.xing528.com)

(3)慢性损害:CO是否可引起慢性中毒尚有争论。有人认为长期反复接触低浓度的CO可引起类神经征和对心脑血管系统有不良影响。

(五)诊断

职业性一氧化碳急性中毒的诊断必须依据职业史、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资料、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辅助检查结果,同时排除非职业性疾病的可能性,并参照我国《职业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诊断标准》(GBZ23—2002)进行综合性分析诊断。

(六)治疗与处理

(1)脱离接触:迅速将中毒患者移至通风处,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保暖,密切观察意识状态。

(2)纠正缺氧:轻度中毒者,给予氧气吸入及对症治疗;中度及重度中毒者积极给予常压口罩吸氧治疗,有条件时应尽早给予高压氧疗。

(3)对症支持治疗:视病情给予消除脑水肿;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给予足够营养;加强护理;积极防治并发症和后遗症。

(七)预防

加强预防CO中毒的卫生宣传,普及自救、互救知识;装置CO自动报警器;生产场所加强通风;加强个人防护,进入高浓度CO的环境工作时,要佩戴特制的CO防毒面具

(八)职业性健康检查

内科、神经科检查,心电图、HbCO定量、血常规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