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消费类”电信诈骗是指不法分子以电话或电视欠费、机票改签等为由对老年人实施的诈骗。
案例展示
案例一:电话欠费引出的诈骗案件
家里年轻人都上班去了,平日就吴阿姨和孙子在家。某天10时许,家里的座机电话响了,吴阿姨看到,是一个00开头的号码,接听后进入语音提示系统。系统提示,吴阿姨家的固定电话欠费2 800元,如果要人工咨询请按9。吴阿姨当即按了一个9。“话务员”说,吴阿姨家电话欠费2 800元。吴阿姨反驳,自己的电话根本不欠费。为了澄清,当对方问及吴阿姨一些个人信息时,她将姓名、身份证号码和家庭地址等悉数告知。
对方解释,原来是有人以吴阿姨的身份证在广州开通的一个固定电话欠费。
“那我现在该怎么办?”吴阿姨问,并开始担心。
“向公安机关报案。”“话务员”说。“去广州报案,太麻烦了。”吴阿姨嘀咕。
“话务员”立即说:“你可以等一下,我帮你把电话转接到广州的公安部门,你跟他们报案。”吴阿姨还未反应过来,电话中就传来另外一个女声:“你好,我是广州公安局警察钟志文,警号064512”。“警察”问清楚吴阿姨的姓名和身份证号码后,称她在广州申请的固定电话欠费2 800元,并且怀疑其涉嫌一宗重大经济案件,涉案金额高达1 000万元,警方将冻结其所有资产(包括银行账户)。吴阿姨信以为真,“冻结后我们家没钱用怎么办?”吴阿姨听到将冻结账户后又气又恼。电话那头说,如果愿意,可以由公安机关进行账户监管,再向监管局申请资金保全。于是,“警察”主动为吴阿姨转接“监管局”,办事人员“陈明文”对吴阿姨说,她的申请已通过,未来将通过律师担保和相关公证程序进行资金保全。
吴阿姨想着,她不认识律师也不知道如何公证。“陈明文”立即对她说,这些都由他们帮吴阿姨完成。工作人员同时告诉吴阿姨,因为此事牵涉公安机关的重大机密案件,不能外泄,包括丈夫和孩子。让吴阿姨立即前往银行,将其账户中的所有钱都转入“公安机关”提供的不会被冻结的“安全账户”。此时,办事人员给了吴阿姨一个指定账户,让吴阿姨分几天到不同的银行汇款,柜台工作人员有怀疑时也不要透露相关信息。
最后,吴阿姨在三天内总共向指定账户汇去486 367.2元。到第三天晚上7时,由于对方的电话一直打不通,吴阿姨无奈之下才将自己的遭遇告诉家人,家人随即报警。
案例二:“机票改签”短信有猫腻,点击被骗11万元
刘先生通过网络购买了两张西安至乌鲁木齐的飞机票。航班出发当天早晨,刘先生收到了一条手机短信,内容为:“尊敬的旅客,您好!我们抱歉地通知您,您预订的5月20日西安—乌鲁木齐的航班由于机械故障已取消,请立即拨打客服热线办理退票或改签。客服热线:400××××096【退/改成功后每位乘客将获得民航补助200元】。”(www.xing528.com)
刘先生当即拨打了该“客服电话”咨询,对方略带歉意地说,为弥补刘先生的损失,将尽快办理机票退费,并请刘先生提供银行账户、余额、验证码等信息,以便查验是否已正常退款。刘先生按照对方的要求提供相关信息后,便很快发现银行卡上的11万元被转走了。
案例三:周女士收到假房东短信,被骗6 000元
周女士和朋友租房居住。2020年11月27日晚上,周女士入睡前接到一条短信,号码是本地的一个陌生号码。短信上写着:“你好,睡了吗?我是房东,现在在外地出差,明天你把下季度的房租交了吧,我着急用钱,钱打到我妻子的卡上,卡号是××××××××××××。打好后给我回个信息。”周女士睡意正浓,考虑到房东可能也要睡觉了,就没马上回电话。第二日早上,周女士起床后急着上班,想起昨天房东的短信,就按照卡号转去了6 000元。可没过几天,房东就上门来收取房租了,周女士这才知道自己上当受骗了。
预防技巧
一、不要轻信催缴费用的电话
遇到催缴费用的陌生电话,应该多方核实内容的真伪,特别是要从正规的官方渠道了解情况。
二、不要轻信短信内容
不要轻信短信内容,应该查询官方电话,致电核实,或者亲自前往营业厅核实相关信息。
三、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
不要轻易将重要的个人信息填写到网上或者告诉他人,密码或者验证码等更是绝对不能告诉他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