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冒身份类”电信诈骗是指不法分子假冒单位领导、亲友、社保工作人员、国家公检法工作人员等拨打电话对老年人实施诈骗。
案例展示
案例一:“老友”来电借钱,骗走陈大妈2万元
2020年9月20日,60多岁的陈大妈接到一个陌生来电,对方一开口就说:“猜猜我是谁?”陈大妈一听,感觉对方的声音与自己的一位朋友老王很相似,陈大妈就误将骗子当作了老王。次日,陈大妈再次接到“老王”的电话,“老王”表示,他的亲戚生病了,急需用钱,现在钱不够,想向陈大妈借2万元救急。陈大妈询问“老王”为什么来电的号码不是手机中存储的号码,“老王”说是临时借的朋友的手机,没有多想的陈大妈,就通过手机银行将2万元转到了“老王”指定的账户中。当晚,陈大妈再次拨打电话向老王了解情况时,才发现被骗并立即报警。
案例二:退休老人“涉嫌洗钱”,被骗110余万元
73岁的李奶奶某天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王经理,是某通信运营商的工作人员,王经理称李奶奶在本市的电信营业厅办理了一部座机电话,现电话欠费需要缴费。李奶奶赶紧向对方解释,自己退休后很少出门,近期没有去办过座机电话。王经理随后说发生这种情况是因为李奶奶的身份信息泄露,被人冒用,现帮她将电话转接到公安局。
电话转接后,一位自称“李文华”的警官告诉李奶奶,她涉嫌一起137万元的洗钱案件,并以配合调查的名义询问李奶奶有多少存款,分别放在哪几张银行卡中。李奶奶如实回答后,对方称要依法冻结其名下的全部资产,并调查其是否有洗钱的嫌疑。李奶奶就按对方要求将所有存款110余万元汇到一张卡中,并转入对方提供的“安全账户”内。
晚上,李奶奶将事情的经过告诉家人后,家人立刻报了警。
案例三:“领导”来电,被骗2万元
2020年7月3日,公安局反电信诈骗中心接到辖区居民李先生报警称被诈骗2万元人民币。据李先生介绍,7月2日下午,他正在外面办事,突然接到陌生电话,电话打来后直呼其姓名,让其第二天来一下办公室,李先生误以为对方是上级部门领导王主任,打算第二天一早前去。第二天上午8时左右,对方再次给李先生打来电话,以要给某客户送红包为由,让其帮忙转账2万元,稍后还给其现金。李先生按要求转账后准时前往领导办公室,经与领导核对后发现受骗,遂报警求助。(www.xing528.com)
预防技巧
一、公检法部门不会通过电话办案
要明确国家公检法部门不会通过电话办案,不会通过电话要求公民转账。
二、多方核实身份
面对通过电话、微信、QQ等要求转账的亲友、领导,一定要再三核实身份,确认身份时要多问几个私密问题,还可以通过视频确认,最好是邀其面谈。
三、不要猜测对方的身份
对于不明电话,不要主动猜测对方是谁,不要盲目答应对方的要求。
四、不轻信陌生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