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岁左右孩子的活动往往带有盲目性,事前无一定目的。这种说法并不意味着“树大自然直”,这里需要成人做大量的工作,在活动中帮助孩子克服盲目性,培养目的性。学前期的孩子以玩为主,有目的的玩,可以提高孩子的能力,增强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思维水平的提高,使孩子在玩耍中增长智慧。因此,成人要不断捕捉孩子的心理,通过玩来促进孩子思维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使孩子的活动从盲目性走向目的性。
3岁左右孩子的活动往往带有盲目性,事前无一定目的。如:一些孩子搭积木时,把积木一块一块摞起来,当问他搭的是什么时,他却说不出来,搭完之后,因为有一块长条积木伸出来,孩子偶然发现这个特征,便与大炮筒联系起来,于是,就说他搭的是大炮,其实,这正是3岁左右孩子不随意想象占优势的特点所决定的,但随着孩子生活经验的不断丰富,知识的增多,年龄的增长,盲目性会被逐步克服的。这种说法并不意味着“树大自然直”,这里需要成人做大量的工作,在活动中帮助孩子克服盲目性,培养目的性。
学前期的孩子以玩为主,有目的的玩,可以提高孩子的能力,增强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思维水平的提高,使孩子在玩耍中增长智慧。仍以搭积木为例:如果您明确地告诉孩子,你搭个天安门吧!由于孩子的知识水平有限,可能不知从哪儿搭起,这时成人可以拿出图引导孩子先看图,图上的积木形状与手中积木的形状一一对应,同时告诉孩子每块积木形状的名称,如: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圆柱体等等。然后教孩子从最底层开始往上搭,这次搭好了,孩子学会了看图,自然会举一反三,在搭积木的活动中,既学会了简单的几何形体名称,又学会了看图,还学会了搭积木的技能,这当然要比孩子自己在那里没目的地乱搭长智多了。相反,孩子对活动目的不明确时,还会表现出兴趣不高,注意力随时都可能转移,玩一会儿就感到没意思了,还有的孩子对成人纠缠不休。(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