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品质是一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在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特点。儿童时代是一个人道德品质教育的启蒙期。这时期能否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以后道德品质的形成影响极大。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婴儿虽然也能有某些简单的好与坏,是与非的认识,但不完全是自觉的,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在3~4岁时逐步形成的,这是自幼培养的结果。那种重保育、轻教育,认为树大自然直的观点是极端错误的。随着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的发展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早期教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从小事抓起,这是符合道德品质教育规律的,容易做到教育同生活实践相结合,避免空洞的道德说教。所谓小事,无非就是衣、食、住、行等生活琐事。然而成功的道德教育正是从这里开始的。我们承认儿童道德品质的可塑性,也就是说可以使之变好,也可以使之变坏,关键在于教育。有的家长经常埋怨孩子不听话、淘气,对孩子的教育失去信心。要相信“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的道理。幼儿品德行为有了不足,应该查找家长及其他教育者的原因。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在这一阶段里,幼儿的品德教育主要是:一、常规教育,即从生活中的小事抓起,如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让他们自己学会穿衣、洗手、吃饭等。二、在文明礼貌方面,教育他们礼貌待人、会用“谢谢”、“对不起”、“再见”等文明语言。教育他们尊敬老人,热爱父母。三、与小朋友之间团结友爱、互相谦让、互相帮助、遵守公共秩序、公共卫生等,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事,如果放任自流,过分溺爱迁就,就会产生相反的教育结果,长大以后,就很难处理好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很难适应社会生活。(www.xing528.com)
因此,做父母的要重视对孩子的早期德育教育,从小事情抓起。那些大公无私、舍己救人、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尚品质就是从这里萌芽的。这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有深远的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