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但是这样,瑞利变更了实验的条件,差额反而更大了。他曾经让电火花通过“空气的”氮和“氨气的”氮。瑞利又曾试用其他物质来取氮。在所有这些场合得到的氮,都和来自氨气的氮,质量完全一样。现在瑞利不让空气通过铜了,他让它通过炽热的铁及其他能够吸收氧气的物质。但是结果,“空气的”氮,并没因此变更密度,比起“氨气的”氮来,还是重些。“空气的”氮的确比来自化合物中的氮更重,这一点已经不成问题。
瑞利很快就收到了几封回信,其中有一封是拉姆齐的。化学家们给这位陷于绝境的物理学家出了好几种很有见解的主意,但是真可惜,主意虽好,对事情却毫无补益。两种气体在质量上的差别,从前是多少,现在还是多少。不但是这样,瑞利变更了实验的条件,差额反而更大了。
谁的主意也不能听了。同样的氮气,为什么有轻重,这个问题,只有靠自己来解决了。
瑞利同这种顽固的气体,一连战斗了两年,真是方法都用尽了!他曾经让电火花通过“空气的”氮和“氨气的”氮。又曾把氮留在密闭的容器里整整8个月之久。可是电也好,时间也好,都不能改变这种气体的性质。
它在密度上,从前有大、小两种,现在还是有大、小两种。
瑞利又曾试用其他物质来取氮。笑气、一氧化氮、尿,他都用过。在所有这些场合得到的氮,都和来自氨气的氮,质量完全一样。可是从空气取得的氮,照旧比较重。(www.xing528.com)
于是瑞利决定从空气取氮,也采用别的方法试一试。过去,他一直是让空气通过赤热的铜:铜在燃烧中会把空气中的氧夺过去,单把氮气留下来。现在瑞利不让空气通过铜了,他让它通过炽热的铁及其他能够吸收氧气的物质。但是结果,“空气的”氮,并没因此变更密度,比起“氨气的”氮来,还是重些。
瑞利做了几十种实验,前面可还是一团漆黑。他简直觉得自己是撞上了一堵推不倒、也绕不过去的铜墙铁壁了……
但他现在至少已经明白自己并没有搞错一步手续,也没算错一个数。这里的错处,不必再从实验者方面去寻找了,那得归咎于自然。“空气的”氮的确比来自化合物中的氮更重,这一点已经不成问题。
可是为什么同样的一种物质会有轻重之分?这个闷葫芦还是没有打破,还在使他恼火和不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