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国际投资学》中的研究成果

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国际投资学》中的研究成果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受历史条件、意识形态和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影响,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虽有一定的发展,但规模和数量非常有限。1993年,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实际金额跃居发展中国家中的第一位,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美国,居第二位。这个阶段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特点,是除了利用外资的总金额大幅度增长外,还呈现出项目平均规模扩大、房地产业发展迅速、新的投资领域增加及中西部地区利用外资步伐加快等特点。

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国际投资学》中的研究成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受历史条件、意识形态和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影响,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虽有一定的发展,但规模和数量非常有限。1950年和1951年,中国与苏联、波兰共同创办了5家合营企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建立的第一批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提出要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从此,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具体看大致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

(一)起步阶段(1979—1986年)

改革开放初期,吸引外资刚刚起步,缺乏经验,投资环境较差,外商在中国的直接投资数量不多,规模较小。1983年5月,国务院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利用外资工作会议,总结了对外开放以来利用外资工作的初步经验,进一步放宽了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政策。通过实行利用外资优惠政策,扩大地方利用外资审批权限,完善立法,改善投资环境等措施,中国使用外商直接投资有了一定发展。截至1986年年底,我国共批准成立8 295家外商投资企业,平均每年1 037家,协议外资额为194.13亿美元,平均每年24.2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为83.04亿美元,平均每年10.38亿美元。这一阶段,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主要来源于港澳地区,以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宾馆和服务设施等第三产业项目居多,且大部分集中在广东、福建及其他沿海省会。

(二)持续发展阶段(1987—1991年)

我国积极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有关外商投资立法的力度,解决外商投资企业遇到的一些困难,增强外商对华投资的信心。如1986年10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鼓励外商投资的规定》,该规定对先进技术企业和产品出口企业的外商直接投资税收等方面给予更多的优惠。1987—1991年,我国共批准外商投资企业34 208家,平均每年6 841家;协议外资额为331.79亿美元,平均每年73.6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额为167.53亿美元,平均每年33.51亿美元。这一阶段,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结构有了很大改善,生产性项目及产品出口企业大幅增加,旅游服务等项目比重降低较多,外商投资的区域和行业有所扩大,中国台湾厂商开始对大陆投资并逐年增加。

(三)快速发展阶段(1992—1995年)

十四大确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又一次加快。对外开放的领域由沿海到内地、由南向北延伸,从而使外商直接投资在这个阶段实现飞跃式增长。1992—1995年,我国共批准外商投资企业216 761家,平均每年54 190家;协议外资金额为3 435.22亿美元,平均每年858.8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为1 098.1亿美元,平均每年274.53亿美元。1993年,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实际金额跃居发展中国家中的第一位,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美国,居第二位。这个阶段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特点,是除了利用外资的总金额大幅度增长外,还呈现出项目平均规模扩大、房地产业发展迅速、新的投资领域增加及中西部地区利用外资步伐加快等特点。

(四)调整与提高阶段(1996—2000年)

持续完善国内投资环境,针对前期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实践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通过相应的政策来加以规范。同时,根据加入WTO的需要,逐步取消对外资的一些限制,对外资实行一定程度的国民待遇。这一阶段呈现如下特点:第一,世界著名跨国公司中的绝大多数进入中国投资。《财富》杂志排名全球500强中,有近300家企业在华投资。跨国公司到中国不仅带来了资金、技术和管理,也带来了世界水平的竞争。第二,外商投资的平均规模不断扩大。1999年,外商直接投资的平均规模达到238.32万美元,创历史最高纪录。第三,进入高技术、基础设施等行业的外资有较大幅度上升。第四,外商投资领域进一步拓宽,中西部地区利用外资状况有所改善。

(五)高水平稳定增长阶段(2001—2013年)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了WTO,改革和开放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也进入一个全新的深化发展阶段,并呈现如下特点。第一,外商直接投资进入领域更广泛。放宽了外商投资的股比限制;首次将原禁止外商投资的电信燃气、热力、供排水、城市管网等列为对外开放领域;按照入世承诺,进一步开放银行、商业、保险、外贸、旅游、电信、运输、会计、审计、法律服务贸易领域;将一般工业由鼓励类划为允许类,通过市场竞争促进中国外商直接投资产品产业结构升级;鼓励到西部投资,放宽西部的股比和行业限制。第二,外商直接投资规模更大。2010—2013年,中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分别为1 057.35亿美元、1 160.11亿美元、1 117.16亿美元、1 175.86亿美元,居发展中国家的首位,居全球第二位。

(六)中国利用外资发展的新趋势(2014年至今)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转换,利用外资的区域结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利用外资规模比较稳定,具体呈现以下新趋势。第一,从吸引外资产业方面看,外商投资更倾向于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技术附加值和资金附加值比较高的企业以及研发中心。2020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1 443.7亿美元,同比增长6.2%,其中,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约1 121.7亿美元,占比77.7%,同比增长13.9%。高新技术产业吸引外资增长11.4%,高技术服务业增长28.5%,其中,研发与设计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电子商务服务、信息服务分别增长78.8%、52.7%、15.1%和11.6%。第二,对外资吸引力依然较强,但成本优势逐渐趋于弱化。我国市场潜力巨大、产业配套齐全、基础设施完善、人力资源整体素质较高,这些吸引外资的整体优势近期不会改变。此外,我国将进一步深化包括收入分配、财政金融、行政管理等重要领域各项制度改革,这无疑有助于优化投资环境,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但国内土地、劳动、资源等要素价格呈刚性上涨趋势,低成本优势正趋于弱化,一些劳动密集型的外资企业已开始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和海外转移。

导入案例10-2

《国务院关于促进外资增长若干措施的通知》政策解读(节选)

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于2017年8月8日印发《国务院关于促进外资增长若干措施的通知》(国发〔2017〕39号,以下简称《通知》或“39号文件”),强调进一步提升我国外商投资环境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水平,促进外资增长,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7年8月25日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回答记者提问,对相关内容进行了政策解读。

(一)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利用外资工作

利用外资是中国对外开放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党中央、国务院都非常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7月17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6次会议上特别强调,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向更高形态发展,跟上全球科技进步步伐,都需要继续利用好外资。特别要求要采取有力措施,改善投资环境,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李克强总理的年度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不断地完善我国营商环境,建设对外资有强吸引力的磁场,加大引进外资的力度。

(二)制定促进外资增长政策的国内外背景

从全球范围看,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不稳定因素很多,一些逆全球化思潮也在涌起,全球吸引外资都处于一个下降的趋势,全球外资流动在减少,相关国家也在采取一切措施,加强吸引外资,所以引资的竞争在加剧。(www.xing528.com)

从国内看,国内经济进入稳定增长、结构优化的新常态。在新常态下我国利用外资优势转变成主要依靠市场规模,我国的基础设施依靠人力资源、产业配套和营商环境。在这样一个转型的阶段过程中,我国吸引外资的规模保持稳定,结构持续优化。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商务部会同国务院相关部门,听取了外商投资企业的意见、外国投资者的意见,将这些意见整理上报给国务院,形成《国务院关于促进外资增长若干措施的通知》。

(三)进一步促进外资增长五方面措施

第一方面,是进一步减少外资准入的限制。要进一步扩大开放,包括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制度,尽快在全国推行自贸区试行过的外商投资负面清单。还提出持续扩大开放的12个领域或者行业,特别是要求对这12个领域开放要有明确的时间表、路线图。这些领域其中一些是外资十分关注的。

第二方面,主要是制定财税支持政策,包括鼓励外国投资者以在华的利润扩大在华的投资,要将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符合条件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的所得税优惠政策在全国实施,要促进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的结合,鼓励跨国公司在华设立地区总部,促进外资向西部地区和东北部老工业基地转移。另外,支持重点的引资平台和重大项目。

第三方面,对完善国家级开发区综合投资环境方面有四条鼓励措施,包括对国家级开发区赋予投资管理的权限要扩大,支持有关项目落地,拓展引资空间,提升产业配套服务的能力。

第四方面,便利人才出入境方面,一是要完善外国人才引进制度,二是积极吸引国际高端人才。

第五方面,优化营商环境,一共有八个方面,包括抓紧完善外资法律体系,提升对外商投资的服务水平,保障境外投资者的利润自由汇出,深化外商投资企业管理信息共享和业务的协同,鼓励外资以并购方式参与国内企业的优化重组,完善外资知识产权的保护,提升研发国际环境的竞争力,保持外资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等。

(四)《通知》明确要进一步扩大开放和减少外资准入限制

第一是开放的门越来越大。对于进一步扩大开放,减少外资准入的限制,39号文件作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承担着对外开放先行先试的任务。从2013年上海自贸试验区开始,应该说通过自贸试验区这个途径,我国对外开放的门越来越大。比如最早的时候自贸试验区外资负面清单里有限制措施190项,后来降到139项,第三次降到122项,现在只有95项。在自贸试验区中已经试点开放的措施,希望能够在全国开放。39号文件中也专门指出,要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曾经在自贸试验区里试过的负面清单。

第二是准入的限制越来越少。我国将在39号文件中特别列明的12个领域内,进一步放宽外资准入,减少对外资的限制。比如在制造业中,专门讲到要放宽专用车新能源汽车的外资准入。39号文件中也明确要求下一步将放宽准入,减少限制。这是外商非常关心的领域。

第三是准入的领域越来越宽。在其他的服务业领域里,包括船舶设计、支线通用飞机的维修、国际海上的运输等,都有外资股比的限制,要求中方控股,但下一步也会放宽。在银行、证券保险业,既有外资股比的限制,也有一些高管要求、业务领域范围的限制,下一步也要放宽。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下一步会放宽。39号文件在减少外资准入限制、扩大开放方面,既有非常原则的要求,将在自贸试验区里使用过的负面清单推行到全国范围,又有重点领域的开放措施。文件还要求,对这些开放的领域,要制定时间表、路线图。这12个领域怎么开放,先在自贸试验区开放还是在部分领域开放,相关部门都会按照文件的要求,提出具体开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使这些政策能够真正落地,使外资更加便利地进入中国市场。

(五)《通知》对国家级开发区吸引外资采取五方面支持措施

国家级开发区在30多年的建设中,为对外开放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但近年来,国家级开发区吸引外资也遇到了一些挑战,就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来说,2016年吸引外资下降了9%。针对这个情况,39号文件专门对国家级开发区吸引外资提供了一些支持措施,具体包括五个方面:

第一,发挥现有的财政资金作用,支持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国家级开发区提升引资能力。要加大财政投入,带动社会资金的进入,来支持西部地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开发区完善生态环保设施,打造科技创新的平台,提高交通和水电气等公共服务水平。

第二,鼓励省级人民政府通过发行地方债券来重点支持这些开发区平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的建设。

第三,赋予国家级开发区(无论是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还是海关特殊监管区)投资管理权限。中央编办、国务院法制办和相关部门一起开展了相关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的试点,已经在33个国家级开发区取得了一些经验,使开发区的体制更加具有弹性,具有活力。

第四,拓展国家级开发区的引资空间。允许有条件的国家级开发区扩区到相邻的地方整合其他的开发区;设立飞地园区,增加它的土地可获得性,使外资的项目能够落地。

第五,提升国家级开发区产业配套能力。支持有条件的开发区开展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境内外维修业务。支持这些开发区发展高端的服务业产业,提高开发区整体的产业配套能力。

资料来源:《国务院关于促进外资增长若干措施的通知》政策解读[EB/OL].(2017-08-31)[2021-03-21].http://www.scio.gov.cn/34473/34515/Document/1562313/1562313.ht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