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以来,银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为应对竞争压力,跨国银行延续了20世纪年代初的“并购风”,同时加强创新,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技术开发。这一时期总的特征是重组化、全能化、电子化和本土化四大趋势。
(一)国际银行的重组并购愈演愈烈
在创新发展阶段,国际银行业的并购风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并有不断升级的趋势。这股银行并购之风在北美率先掀起,并迅速席卷欧洲和日本。
超大型跨国银行的建立和“强联盟”的进一步实施是此次并购浪潮的最大特点。
(二)跨国银行向全能化发展
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创新,传统银行业务受到证券、保险、基金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强烈冲击。特别是融资证券化趋势(即金融脱媒现象)对银行的传统信贷业务造成了极大的挤压。为了应对新的挑战,跨国银行扩大了业务范围,向“金融百货店”方向发展,而各国放松金融监管的金融自由化趋势消除了银行全面发展的障碍。目前,跨国银行发展的主要新业务包括信托业务、投资银行业务、现金管理业务、保险业务、房地产业务、共同基金运营管理业务、财务咨询业务和信用担保业务。跨国银行的普遍发展模式主要有三种,即德国的普遍银行模式、英国的金融集团模式和美国的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具体如表6-2所示。
表6-2 德、英、美三国跨国银行全能化发展模式的比较(www.xing528.com)
续表
(三)电子化推动跨国银行的创新
所谓“电子跨国银行”,是指银行服务、工具和结算方式的电子化银行。这是数字技术在跨国银行中广泛应用和发展的结果。计算机和电子信息技术在银行业的应用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使银行系统拥有了先进的计算机系统和周边设备,为国际银行业务的拓展、服务手段和金融产品的更新创造了条件。1996年,世界上第一家互联网银行——安全网络银行问世,以其特有的快捷、方便赢得了银行和客户的青睐。此后,出现了La Falla Band、First Union等网络银行,银行业的业务领域逐渐向网上银行转移。自1996年中国银行在中国建立网站,尝试开展网上银行业务以来,网上银行已成为中国银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在批发银行业务中,银行借助电子技术公司为客户提供了大量的现金管理服务,如支付账户控制、账户调整、电子资金划拨、支票存款服务、电子开证等。在零售银行业务中,电子技术的应用为银行创造了一些非常重要的支付方式,如自动柜员机、销售点借记卡、家庭银行业务、电话账单支付等。1985年,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发行了中国第一张信用卡。截至2019年年底,全国信用卡发行总量为68.6亿张,交易总额达751.4万亿元。可见,电子货币和电子消费的迅速普及是银行电子化的驱动力。
(四)跨国银行加强本土化经营策略
随着跨境银行并购浪潮的加速、业务范围的扩大和业务覆盖范围的扩大,跨国银行开始调整发展战略,推进经营本土化。本地化战略主要是指在分析东道国国内客户需求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跨国银行自身的竞争优势进行产品创新,尽快实现人员、金融产品、金融技术和当地文化的融合,这样既适合了当地顾客的需求,又强调了外资银行的竞争优势,成为外资银行制胜的重要法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