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之后,特别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跨国公司由小到大,由少到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长足发展。
(一)跨国公司数量、规模上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末至20世纪90年代初,跨国公司数量稳步增长,以14个发达国家为母国的跨国公司增加了两倍多。据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估计,20世纪90年代初,世界跨国公司的母国公司约有3.7万家,它们在国外控制的分支机构约有17万家。至2020年,全球跨国公司已超过8万家。目前,跨国公司控制了全球生产总值的40%、国际贸易的50%、技术贸易的60%、对外直接投资的90%、技术专利的80%。跨国公司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日益显著。
跨国公司在规模急剧扩张的同时,还出现了一些巨型的跨国公司。如2014年美国《财富》杂志评选出的世界500强中,列第一的沃尔玛公司年营业收入为4 762.94亿美元,可被称为巨型跨国公司。2019年,在世界500强企业中,加上港澳台地区,中国企业上榜数量达129家,历史上首次超过美国。其中,新上榜的中国公司有13家,占新上榜公司总数的一半以上。
(二)跨国公司的势力格局
20世纪70年代后的日本和欧共体(现为欧盟)成员国跨国公司的大发展,打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跨国公司一统天下的单极化格局,形成了日本、美国和欧共体成员方“大三角”国家的三足鼎立态势。近年来,随着发展中国家和转型期经济体的经济发展,跨国公司的发展逐渐呈现多极化趋势。
(三)跨国公司的国际投资行为日益多样化
为了适应日趋复杂的国际市场和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顺利贯彻跨国公司的一体化和全球化战略,跨国公司的国际投资行为日显多样化,有常见的股权安排形式(主要是独资经营和合资经营方式),还有合作生产、技术转让、分包,许可证生产、特许经营等非股权安排,甚至还有战略联盟(主要从事研究开发合作)。
(四)跨国公司的生产经营方式
1.跨国化的生产体系(www.xing528.com)
在特大规模的跨国公司的生产经营战略中,形成了跨国公司职能跨地区的全球一体化生产体系。
2.属地化的经营活动
所谓属地化经营,是指跨国公司对东道国各类相关环境的适应过程。跨国公司拥有先进技术、专利和充裕的资本以及先进的管理经验等优势,实施属地化可以在企业比较效益原则下,利用先进技术和过剩资本,把产品生产转移到劳动力价格较本国低、资源丰富而廉价的东道国,并且就地生产,就地销售。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在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进行直接投资时,更加注重属地化经营战略的实施。
3.联盟化的经营战略
随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与国际化倾向的加强,以及新技术革命的加快和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为保持和发展自己的生存空间以及进一步拓展市场,分散新产品的开发费用,充分利用各种金融市场的资源,提高企业总体竞争力,纷纷由广泛合作发展到组织跨国联盟。目前,跨国公司之间进行各种股权或非股权结盟活动已成为其发展的新趋势。
4.分散化的管理职能
随着知识经济、网络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跨国公司纷纷做出了大幅的战略性组织结构和管理职能的调整,其管理职能已由本国中心向多元中心和全球中心并存的格局发展。
5.外部化的融资手段
跨国公司到国外设立公司或对外直接投资,首先要考虑的是融资问题,融资分为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随着跨国公司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的资金预算规模(包括股本和债务)和筹资数额也随之扩大,筹资成本逐步提高,跨国公司不仅原有的内部融资已不能满足需要,而且国内资金市场容量也相对有限。因此,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外部融资动力便越发强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