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行为及理论研究

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行为及理论研究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迅速发展,旨在解释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行为的发展中国家投资理论不断涌现。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有刘易斯·威尔斯的小规模技术理论、拉奥的技术地方化理论以及邓宁的投资发展周期论。

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行为及理论研究

(一)投资发展周期论的产生背景

投资发展周期论由著名国际投资专家邓宁(John.H.Dunning)于1981年提出,其目的在于进一步说明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是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在发展中国家的运用和延伸。20世纪80年代初期,邓宁针对折衷理论的缺陷:其一,缺乏动态分析;其二,它的分析对象仅是发达国家的跨国投资,难以对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提供科学的解释,进一步发展了上述理论,提出了投资发展周期理论,又称投资发展水平理论。邓宁实证分析了67个国家1967年到1978年间直接投资经济发展阶段之间的联系,认为一国的国际投资规模与其经济发展水平有密切的关系,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越高,其对外直接投资净额就越大。

(二)投资发展周期论的主要内容

投资发展周期论的中心命题是: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倾向取决于经济发展阶段和该国所拥有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在该理论中,邓宁按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指标将经济发展划分为四个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由于其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其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都发生相应的变化,导致其对外投资流入量与流出量之间的变化,最终改变其国际投资地位。四个阶段如下:

(1)第一阶段:人均GDP在400美元以下。本国几乎没有所有权优势,也没有内部化优势,外国的区位优势又不能加以利用,因而尚未对外投资,并且外资流入很少。

(2)第二阶段:人均GDP在400~2 500美元。外国投资开始流入,可能会有少数国家的少量投资,其目的在于取得先进技术或“购买”进入本地市场的权力,外国投资净额逐渐增长。

(3)第三阶段:人均GDP在2 500~4 000美元。外国投资和对外投资都在增长,但外国投资净额开始下降。

(4)第四阶段:人均GDP在4 000美元以上。直接投资净输出阶段,本国企业具备了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利用外国区位优势的能力,因而对外投资超过外资流入,其净对外投资呈正向增长。

(三)投资发展周期论简评

1.理论贡献

邓宁的投资发展周期论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国际投资活动中带有规律性的发展趋势,即经济实力最雄厚、生产力最发达的国家,往往是资本输出最多、对外直接投资最活跃的国家。该理论采用动态分析法,认为一国的国际投资地位与其人均GDP成正比。在分析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的基础上,动态描述了对外投资、吸引外资与经济发展阶段的关系,认为在一国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由于其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该国所拥有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都在发生相应的变化,导致其对外直接投资流入量和流出量之间的变化,最终改变其国际投资地位。

2.理论局限性

投资发展周期论与当代国际投资的实际情况有许多不一致之处。现代国际投资实践表明,不仅发达国家对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而且不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对外投资也很活跃;此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动态数列,仅用一个指标难以准确衡量各国对外投资变动的规律性。

以上是关于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研究的较有代表性的理论。传统的跨国公司理论对于第三世界跨国公司仍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当然,发展中国家、第三世界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各方面毕竟有很多不同,存在一些与发达国家不同的特点,上述发展中国家理论即是对发展中国家的具体问题所做出的补充。

本章第一节主要介绍了西方主流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包括垄断优势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内部化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在介绍每个理论时,着重介绍了理论产生的背景、理论的主要内容以及对理论的进步性与局限性进行评价。第二节主要介绍了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理论。随着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迅速发展,旨在解释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行为的发展中国家投资理论不断涌现。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有刘易斯·威尔斯的小规模技术理论、拉奥的技术地方化理论以及邓宁的投资发展周期论。

1.名词解释。(www.xing528.com)

垄断优势产品生命周期所有权优势 内部化优势 区位优势

2.简述垄断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

3.简述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

4.对产品生命周期论进行评价。

5.试述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适用性理论。

6.案例分析:试用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有关原理分析海尔的经营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批有竞争力的大中型跨国公司,它们具有雄厚的资金和技术实力,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在国际竞争中明显具备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例如,海尔集团,就在境外市场竞争中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

(一)海尔的区位优势

海尔在不同市场有不同的区位优势特点,在不同国家建立不同规模或者说不同主打目的的市场基地。比如,海尔选择在美国建立生产基地,主要用意在于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市场,充满各种机遇和挑战,如果能在美国打下市场,便可顺利地把海尔的生产基地向全世界各个角落延伸。尽管美国市场有很大的机遇,但对于海尔这样初出茅庐的企业来说毕竟获取市场的成本太大,故而海尔需要在全球其他国家选择生产基地,来平衡公司的收入。比如,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巴基斯坦等国家的市场不算小,同时劳动力等生产成本非常低,还有很多优惠政策,可选择建立生产基地。总之,为了进一步利用全球资源,海尔和不同国家签订了原料和生产等方面的协议。

(二)海尔的内部化优势

随着海尔规模的不断扩大,海尔已经形成固有的海尔文化。在海尔文化的影响下,海尔进行国内大规模的兼并和强强联合。海尔兼并的时候尤其注意那些“休克鱼”,这一点又为海尔的发展减少了风险。在国内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海尔又转向国际市场,在很多国家建立生产基地,充分利用不同国家的优势资源,在全球进行资源整合,将不同国家的资源共享,以充分利用跨国企业的优势。比如,海尔在美国的研究成果可以拿到海尔的其他生产基地,同时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以便更适合当地的市场需求,这样就能够实现规模经济效应和范围经济效应。

(三)海尔的所有权优势

在中国,海尔是品种最多、规模最大的家电企业,是中国制造业最亮丽的一块品牌。它由一家亏损147万元的集体企业变成一个年销售额达几百亿元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海尔结合美国企业那种由舒展的个性所激发的创造力日本企业严格的纪律和协同作战的团队意识,以及中国的传统优秀文化,打造了一套属于自己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既能够发挥集体的优势,又有利于个人能力的充分展示,而且能够协调好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关系。

资料来源:海尔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EB/OL].(2018-12-28)[2021-03-22].https://www.docin.com/p-2162793490.htm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