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国际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国际投资规模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期,进入迅猛发展的阶段。
(一)投资规模:国际直接投资规模迅速扩大
在科技进步、金融创新、投资自由化和跨国公司全球化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国际投资蓬勃发展,成为世界经济的活跃角色,具体走势与增长如图1-1和图1-2所示。
图1-1 1991—2000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走势
图1-2 1984—1998年国际直接投资、国际贸易和世界产出的增长
图1-1反映出这个时期全球的对外直接投资呈现迅速增长的态势;图1-2反映了这个时期国际直接投资增长率大大超过了同期的国际贸易和世界产出增长率,成为国际经济联系中更主要的载体。
(二)投资格局
1.“大三角”国家对外投资集聚化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00年,从国际投资绝对量上看,美国凭借其雄厚的政治经济实力处于主导地位。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发展迅速,加速了对外投资的步伐。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从1980年的365.2亿美元增加到1986年的8 390亿美元,增长了20多倍。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取代美国成为最大的债权国,而美国在1985年结束了其长达67年的债权国地位而正式沦为债务国,其在国际投资中的地位也相对下降。“大三角”国家的国际投资规模如图1-3所示。
图1-3 “大三角”国家的国际投资规模
资料来源:联合国贸发会议相关年度世界投资报告
(3)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欧对外投资增长速度增快。2000年,英、法、德三国对外投资额分别为2 497.9亿美元、1 724.8亿美元和485.6亿美元。(www.xing528.com)
2.发达国家之间的相互投资不断增加(发达国家资本对流形成大趋势)
(1)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间的相互投资(也称交叉投资)增长迅速,不仅在国际资本流动中占据2/3的比重,成为国际投资主体,而且在全球投资中形成以德国为中心的欧盟圈、以美国为中心的北美圈和以日本为中心的亚洲圈,占据了发达国家之间资本输出的91%和资本输入的93%。
(2)“大三角”内部的国际投资比重较大。如在欧盟圈,到2000年欧盟成员国之间的相互投资增加至4 360亿欧元,占欧盟对外直接投资总量的60%以上;在北美圈,1996年美国将对外直接投资总量中的9.4%投向加拿大;在亚洲圈,1993—1994年东南亚联盟国家吸引外来直接投资的总量中40%来自本地区的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
(3)“大三角”国家之间的相互投资十分活跃。如1985年至1989年,西欧对美国的直接投资由1 071.05亿美元增加至2 341.2亿美元;日本对美国的直接投资由191.13亿美元增加至696.99亿美元;美国对西欧的直接投资由1984年的915.49亿美元增加至1 767.36亿美元;日本对西欧的直接投资累计达358.9亿美元。
(4)在1998—2000年,以美国、日本和欧盟三极主导的国际直接投资占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入量的75%和流出量的85%。
3.发展中国家在吸引外资的同时也走上了对外投资的舞台
亚洲的新加坡、韩国等国家和中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不断吸收外国投资、引进先进技术,不仅使外资成为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且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掀起了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的第二次高潮。
就对外投资而言,一些发展中国家在积极吸收外国投资的同时,纷纷开展对外投资。这些发展中国家,一些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如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和阿联酋等;另外一些是经济发展较快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如一些拉美国家和亚洲的韩国、中国的台湾和香港地区等。
(三)投资方式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投资的发展出现了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齐头并进的局面。1989—1999年,全球国际投资流量总额占GDP的比重从8.5%提高到18.3%,其中国际直接投资由2%提高到4.6%,国际间接投资由6.5%提高到13.7%。
(四)投资行业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直接投资的重点进一步转向第二产业,各发达国家纷纷增加了制造业的对外投资。但20世纪中期以后,国际投资行业分布转向第三产业——服务业。20世纪70年代初期,国际直接投资存量中只有25%投向服务业,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这一比例已增加到55%左右。5个主要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中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都大幅上升:美国从1985年的41%上升到1992年的51%,英国从1984年的35%上升到1991年的46%,法国从1987年的46%上升到1991年的47%,德国从1985年的53%上升到1992年的59%,日本从1985年的52%上升到1993年的6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