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自闭症问题行为干预:利用前兆行为促进替代行为

自闭症问题行为干预:利用前兆行为促进替代行为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激烈的问题行为出现前,为防止问题行为出现并促进代替行为,在第2阶段中,当对象儿童出现前兆行为时,立即中断活动并进入休息。加之,班主任、咨询员对对象儿童的前兆行为进行刺激辨别,使用事先定好的方案快速地做出适当支持的效果也很明显。但在对有激烈问题行为的人群进行支持时,在替代行为的形成和促进等干预的同时,关注反应类和前兆行为也是十分有效的手段之一。

自闭症问题行为干预:利用前兆行为促进替代行为

在激烈的问题行为出现前,为防止问题行为出现并促进代替行为,在第2阶段中,当对象儿童出现前兆行为时,立即中断活动并进入休息。结果3级激烈自伤行为几乎没有再出现过。对于与自伤行为相同反应类的前兆行为,可以预见通过立刻去除负强化物(停止对象儿童的课题,并进入休息)来抑制激烈自伤行为出现。

在本次支持中,看似是使用了为了在课题中积极地加入休息时间而去除了负强化物这一消极的干预手段。但是,通过这一干预,可以大幅度预防激烈的自伤行为的出现,使对象儿童远离身体上的风险。加之,班主任、咨询员对对象儿童的前兆行为进行刺激辨别,使用事先定好的方案快速地做出适当支持的效果也很明显。

在第3阶段继续深入,设定为如果在前兆行为出现后对象儿童请求休息,则可以进入休息。通过这一设定,可以使“长时间做不擅长的课题→自伤→可以逃避课题”的结构更容易转变为“长时间做不擅长的课题→请求休息→可以逃避课题”的结构。(www.xing528.com)

以前,试图使长时间做不擅长的课题产生的自伤行为形成替代行为,就会使用例如单纯地缩短课题时间、降低课题难度之后加入请求休息等方法,但是利用前兆行为可以为替代行为的形成和促进提供更加广阔的可能性。在拉利等研究者(Lalli et al.,1995)、哈丁等研究者(Harding et al.,2001)、史密斯和邱吉(Smith&Churchill,2002)的研究中,作为评估问题行为的重要一环,需要关注反应类和前兆行为。但在对有激烈问题行为的人群进行支持时,在替代行为的形成和促进等干预的同时,关注反应类和前兆行为也是十分有效的手段之一。

在第4阶段中,请求休息的次数有所减少,其主要原因是在学习课题时没有出现自伤行为、用敲桌子或拉手来替代请求休息,从而不进入休息继续进行了题目学习。学习课题时,在干预开始前,具有逃避功能的主要的行为是自伤行为。在支持开始后,虽然也同样具有逃避功能,但是可以做出请求休息这一适当的沟通行为,而且根据不同情况还增加了可以敲桌子或者拉手等可供对象儿童选择的行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