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前面3天的训练,相信你在一分钟文章上的训练已经有了进步。我们今天的内容会增加一个新的环节:实际书籍阅读环节。因为看文章和实际看书还是有区别的。今天是阅读书籍的第一天,我们还是从消遣性读物开始。首先你要准备一些消遣性读物用作平时训练用。
实际阅读书籍和一分钟文章训练还是有差别的。差别主要在于:
实际阅读书籍的时间不像文章一分钟计时训练的时间卡得那么严格,因为看书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所以多一点时间少一点时间都可以接受。可以这样说,我10分钟大概阅读了多少页,或者100页的内容我大概花了多少时间。实际平均阅读速度在一分钟1600~3200字都是可以接受的。
文章一分钟计时训练虽然速度也有快慢变化,但是因为时间紧迫这种变化不明显。实际看一本书,速度快慢变化就比较明显,内容比较轻松的地方阅读会比较快,艰涩难懂的部分可能会阅读得慢一点。
文章一分钟计时训练完了之后一定要做回忆训练,这样才算一个完整的训练。但是实际阅读书籍的时候,就不需要做回忆训练,因为一本书做回忆训练太耗费时间,而且一本书的内容太多了,回忆的时候会比较粗略,一般阅读完了之后有收获感就行。
文章的回忆训练的能力会迁移到书籍阅读上,尽管看完书籍时候印象没有看完一篇文章那么清晰,记住的细节也没有那么多,但是这依然会比你用传统速度阅读完一本书籍的收获感多。
从现在开始阅读书籍了,大家要把一句话深深印在脑子里面:根据你的阅读目标和阅读书籍的体裁,调整你的阅读方式。
简单来说,我们的书籍和阅读目标分三类:阅读消遣性读物(小说、报纸、杂志)的目的是打发时间、了解最新资讯;阅读提升能力和专业书籍是为了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知识;阅读考试的书是为了通过考试。
很多人阅读书籍的时候速度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目标不清晰,没有什么阅读“技巧”。无论什么种类的书,阅读目标都是用慢慢看的方式阅读。“用一种方式打天下”这显然是不科学的。
我们今天看的书是消遣性读物,那我们通过一个实例分析一下,为什么以前阅读书籍慢,以及应该如何阅读。
我们从一份档案开始。
姓名:朱元璋
别名(外号):朱重八、朱国瑞
性别:男
民族:汉
血型:?
职业:皇帝
家庭出身:(至少三代)贫农
生卒:1328-1398年
最喜欢的颜色:黄色(这个好像没得选)
社会关系:
母亲:陈氏,农民(不好意思,史书中好像没有她的名字)
座右铭:你的就是我的,我还是我的
主要经历:(www.xing528.com)
1328-1344年 放牛
1344-1347年 做和尚,主要工作是出去讨饭(这个……)
1347-1352年 做和尚主要工作是撞钟
1352-1368年 造反(这个猛)
1368-1398年 主要工作是做皇帝
一切的事情都从1328年的那个夜晚开始,农民朱五四的妻子陈氏生下了一个男婴,大家都知道了,这个男婴就是后来的朱元璋。
但凡皇帝出世,后来的史书上都会有一些类似的怪象记载。比如刮风啊,下暴雨啊,冒香气啊,天上星星闪啊,到处放红光啊,反正就是要告诉你,这个人和别人不一样。朱元璋先生也不例外,他出生时,红光满地,夜间房屋中出现异光,以至于邻居以为失火了,跑来相救。
(内容来自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
当我们看一本书,首先你要明确你的阅读目标是什么。是消遣打发时间,简单看看就行;还是为了考试,里面每个人名、年代都要背下来?
比如实例中方框框起来的第一部分,看得快的人,很快看一下就知道了要介绍的这个人物(朱元璋)大概的情况。
但是看得慢的人,几乎还是一个个字慢慢看,特别是在朱元璋的别名朱重八、朱国瑞这两个人名停留的时间比较长,有些伙伴甚至还停下来刻意地背诵记忆。
这样的方式确实会令人对这个信息记得比较牢,但是你想想,这样做有没必要。这套书一共7册,合计1900多页,超过100万字。里面的人物走马灯一样上上下下。就算你现在记住了,后面依然会忘记(遗忘定律)。但是在你这样停的时间比较长,可能你在看第二行的时候,别人已经看到第十行了。
另外还有一个比较有代表的就是方框的年代部分,看得快的伙伴会看年代,但是不会太关注,主要看后面的经历,但是看得慢的,每个经历的年代会停下来算一下。比如放了16年的牛,那恭喜你,你算的非常正确。但是你有没想过,你阅读这本书的目标是什么,把每个年代背诵下来吗?这一套书里面的年代没有上万个也至少有上千个。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依然会忘记这些信息。
我的阅读习惯,看这样消遣性读物。遇到人名、地名和年代之类的我一般不会太关注,甚至直接略过,所以会效率更高。
有些伙伴可能会说:老师你这样看书太粗略了,体验不到阅读的乐趣,人名和地名都不记得。
对于这样的疑惑,我的问答是:阅读书籍第一遍印象都是比较粗略的(遗忘定律的影响),哪怕一个个字慢慢看效果也差不多。就算当下背诵了,随着时间推移你依然会忘记。如果一个人名、地名重要,它一定会在书籍中出现很多次,重复多了,你自然就记住了。
我们看书的目的是获取信息,以前你对这个人不了解(假设这篇文章写的不是朱元璋,而是一个你不认识的人),但是通过那一页的内容,我知道了他大致的情况(出身、家庭背景、经历、成就等)。至于是否要精确记忆所有的信息,那要看是否有需要。
在我们的课程中,还有些伙伴提出其他的问题:“老师,如果我是为了通过考试而读书呢?”显然,此时的阅读目标又变了,我会用记忆书本的方法把时间、人名、历史事件背得滚瓜烂熟。
通过上面的分析,各位伙伴可以思考一下,你是不是因为这些原因而阅读效果不理想呢?刚开始因为不熟练,快速阅读会造成阅读书籍时候的效果不太理想,体验不到阅读书籍的乐趣,但是随着阅读能力越来越强,一定会让阅读速度比以前快,感觉也会比以前好。
专栏3 看完书之后感觉大脑一片空白,没记住多少是怎么回事
很多小伙伴感觉看完之后大脑一片空白,没记住多少,哪怕阅读比较简单的消遣性书籍也是如此,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2个:
看书时的注意力不集中,眼睛在看书,但是大脑的注意力并没有在阅读上,文字没有进入大脑。
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放松训练和明确阅读目标来解决。训练方法,详见“十天训练环节”。
缺少回忆技巧,文字进入脑子里但是不知道如何回忆提取出来。解决方法是掌握回忆的方法和技巧,然后不断通过训练提升自己回忆能力。训练方法,详见“十天训练环节”。
在进行速读训练时,特别刚开始的几天,最容易出现阅读速度提升了,但是理解率和回忆率直线下降的情况,即大脑出现“断档”。这是因为大脑就像一个文字加工机器,以前大脑处理文字信息的数量不大,大脑适应了这种缓慢的加工速度,现在进行速读训练的时候,大脑一分钟处理文字的数量增加了很多倍,大脑一下处理不了这么多文字信息,理解和回忆就跟不上。这种情况会令很多速读初学者产生挫败感。
不过大脑的适应能力很强,大部分人一般坚持训练3~5天,大脑处理文字的能力就会大大提升,所以克服训练的挫败感、坚持训练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