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伟生
祝允明(自号枝山),字希哲,江苏长州(今江苏吴县)人,与唐寅(字伯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为“吴中四才子”,世人称“江南四大才子”。祝枝山是明朝知名书法家、文学家,明弘治五年(1492)中举,正德九年(1514)被授为广东惠州府兴宁知县,嘉靖元年(1522)升迁为应天府(今南京)通判,世称祝京兆。
祝枝山在兴宁任知县前后六年,政绩显著,狠狠打击了猖狂多时的土匪盗贼,使兴宁变得“安宁”。他兴修水利,移风易俗,修建和山岩旅游点,亲自修订并手写《正德兴宁志》等等,同时写下有关兴宁内容的诗文四十多篇,不仅有《神光山》《罗翰林墨池铭》《和山麻石岩记》《兴宁水记》等,更有《上元日喜晴,柬董博士及诸秀才》(即咏兴宁元宵花灯诗),成为五百年前诗咏兴宁花灯第一人:
三月恒阴待此晴,灯辉晨映日华明。
便趋东郭朝龙驭,又向宾筵听鹿鸣。
箫鼓儿童聊祝岁[1],犁鉏父老喜深耕。(www.xing528.com)
云师雨伯休重恼,欲共温泉祓禊行。
本诗写上元日(即元宵)活动,不仅反映了兴宁民间传统张灯活动中的新意,而且赞美了民众勤劳朴实的优良品德。诗的开头句,点明元宵节是在三个月阴雨天后的初晴日,一个“待”字说出了多少盼晴心情。第二句是写景:彩灯光与晨曦交相辉映,良辰美景喜煞人。第三四句是写有关活动:赶快到东城外会见舞龙表演的领队,再去宴请宾客的地方,在欢快的宴会诗乐中接待客人。第五句写箫声悠扬,鼓乐齐鸣,儿童雀跃,贺岁声此起彼伏。在这句诗后,祝枝山特作注释,意思是元宵节花灯,起源于西汉,世代相传。而今兴宁的风俗,则是借灯为登(灯与登谐音),用意在于祝贺丰年,预示五谷丰登好兆头。这句注释,祝知县指出了兴宁元宵花灯的创新意义。第六句,笔锋一转,写犁鉏(锄)父老(即农民父老乡亲)元宵节活动中,最喜欢的则是“深耕”,利用久雨初晴天气不失时机进行春耕生产,这是五谷丰登的根本,是元宵张灯活动中老百姓最有意义、最令人难忘的活动,从而把元宵节气氛推向高潮。最后两句,则是别出心裁:天晴了,云师雨伯(天上掌管行云下雨的神仙)也不再烦恼了,是不是可以邀请他们一起到温泉边,和大家一起参加消灾去邪、却病延年的活动?(祓禊,读fùxì,是古人在水边举行的除灾求福的一种活动。)
本诗写兴宁元宵活动,突出两件事:第一是写花灯,但仅有两字形容:灯辉。而注释中却用了二十四个字,用较详细手法突出兴宁花灯的创新意义,因此历久不衰。这种一简一繁的写法更是创意十足,意蕴深长。第二是写人,仅写了“儿童”与“父老”。仅用“箫鼓”两字来隐喻节日中欢乐气氛和儿童的欢天喜地。“犁鉏父老”就用了“喜深耕”三个字,不仅概括了他们的节日活动,更是诗人从心中涌出的对兴宁百姓勤劳朴实精神的赞美。这种语言凝练、感情深沉、内涵丰富的佳作,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注释】
[1]作者原注:上元张灯事,起于汉祠太乙,今俗借灯为登,以为祝丰年之兆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