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化熙和湾景点故事:我心中的那盏花灯

文化熙和湾景点故事:我心中的那盏花灯

更新时间:2025-01-15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那时,悬挂在祠堂中央做工精致的六角宫灯就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随着年龄和知识增长,我对先祖制作花灯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别看这小小的一盏花灯,其实它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一切都在变与不变中演绎着,唯有我心中那盏“灯”一直亮着,它不随时序更迭而变,这就是“行孝道、尊师长,见善齐、宽待人,晴日耕、雨时读”,并把这作为家训,教育子孙要行大道、做善事,使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刘思明

花灯,是粤东兴宁最兴盛的民俗节——赏灯活动的载体。也许是生于斯,长于斯,长期接受客家文化熏陶的缘故,花灯就像一盏明灯,植入我这个客家子民的心中久矣。

小时候,我常坐在父亲肩头在客家围龙屋的祠堂里祭祖、赏花灯。那时,悬挂在祠堂中央做工精致的六角宫灯就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栩栩如生的剪纸图案,那书写在棱面上蕴含哲理的祈语至今烂熟于心。“耕读传家”“状元及第”“文武双全”“百子千孙”等,对我后来树立人生的目标、人格的健全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随着年龄和知识增长,我对先祖制作花灯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别看这小小的一盏花灯,其实它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智慧。除了制作工艺必须具备竹匠、绘画、剪纸等技能外,整盏花灯还隐藏着许多玄机。有人说花灯是儒、道、佛的结合,延续着悠久的民间社祭文化,承载着众多的历史信息和族群记忆。因此,赏灯有着多重意义,是观赏灯色,是庆祝增添人丁,是新人丁的入族礼仪,是祈求后代添丁发财、富贵幸福;同时鼓励后裔要勤耕苦读,以文化人。由于赏灯形式热闹,内容丰富,又与人民的生产生活、现实愿景相一致,使得客家人民非常重视赏灯习俗,有“赏灯大过年”之说。每年正月初七日至十八日,全县各姓、各屋、各脉都在自己传统的赏灯日期“请”(买)回花灯,燃放烟花、鞭炮,筵席请客,喝酒行令、舞龙狮、演歌舞。在祠堂里、花灯下划拳猜码,那浓浓的乡情,始终让人沉醉。赏灯活动几天后便是暖灯日,人们又热闹一番,把花灯取下来烧掉。在烧花灯前,人们都会哄抢花灯上的各个图案或吊在花灯中的“财宝”(各种作物种子),并把抢到的图案或财宝珍存家中,意示把吉祥带到自己家中。(www.xing528.com)

几十年过去了,祖屋祠堂上的花灯每年都在更换着,人们赏灯的习俗在绵绵不绝地延续着。年年岁岁灯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当年年幼无知骑在父亲肩上好奇地赏灯的我,现在已经抱着孙子在堂前赏花灯、观联语了。一切都在变与不变中演绎着,唯有我心中那盏“灯”一直亮着,它不随时序更迭而变,这就是“行孝道、尊师长,见善齐、宽待人,晴日耕、雨时读”,并把这作为家训,教育子孙要行大道、做善事,使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