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托勒密天文学的开创和影响力

托勒密天文学的开创和影响力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希帕克斯还编制了星表,整理了系统的观测数据,这是托勒密乃至后来欧洲天文学家的研究基础。托勒密的著作《天文学大成》是理论与观测的一次完美整合,理论科学第一次通过强大的预测能力显示出自己的力量。但托勒密天文学无疑也是对柏拉图的一种背离,在柏拉图那里,现实世界屈从于理念世界,现实只是理念的摹仿,而数学只是让灵魂自由的一种训练方式,而不是实用的计算工具。

托勒密天文学的开创和影响力

我们再回到天文学。在希腊化时期,希腊学者注意到了巴比伦天文学的成就。我们提到,希腊天文学与宇宙论相统一,柏拉图和欧多克斯的天文学关注行星问题,所提出的模型是几何的、定性的、纯理论的。而巴比伦天文学是数值的、预测的、观测的。希腊化学者把巴比伦的天文学引入希腊天文学,这种新的希腊化天文学既是几何的,也是数值的,既包含纯理论的宇宙模型,也试图与实际的观测数据相契合。

接受巴比伦影响的希腊天文学家的代表人物是活跃于公元前140年前后的希帕克斯,他本人的著作大部分佚失了,但托勒密吸取了他的工作成果,从而使其为我们所知。

希帕克斯的贡献包括理论与观测等多个领域,例如发展了球面三角学这一重要的数学工具,发明了一种能够测量太阳和月亮视直径的“屈光仪”,发明了立体投影技术以便制作星盘;他还通过观测记录发现了二分点进动,也就是岁差现象(现在我们知道是由于地球的自转轴并不固定指向星空中的一个方位,而是以一个缓慢的速度进行转动,周期为26000年,所以二分点的位置和北天极的方位每年都会发生微小的变化)。希帕克斯还编制了星表,整理了系统的观测数据,这是托勒密乃至后来欧洲天文学家的研究基础。(希帕克斯的星表中包括星等的概念,但当时把星等定义为恒星大小的区别)

希腊化天文学家也并没有忘记柏拉图拯救现象的任务,他们为行星天文学提供了新的模型。

活跃在公元前2世纪前后的阿波罗尼奥斯提供了两个模型:偏心圆模型和本轮—均轮模型。顺便说一下,阿波罗尼奥斯流传于世的主要著作是《圆锥曲线论》(图4.6.1),他几乎达到了在解析几何之前,用纯几何方式研究圆锥曲线所能达到的最高成就,为开普勒的工作做了铺垫。

图4.6.1 《圆锥曲线论》9世纪阿拉伯语抄本

偏心圆模型不再把地球放在天球的中心,而是在偏离一些的位置,这就解释了四季不等长和月球视大小的变化问题。

本轮—均轮模型让行星不是直接围绕地球旋转,而是先在一个本轮上旋转,而这个本轮的圆心再围绕着地球旋转,这既解释了行星与地球距离的变化,也模拟出了逆行现象,那就是行星与地球距离较近时,本轮与均轮转速相抵,从地球上看就呈现出逆行现象(图4.6.2)。

(www.xing528.com)

图4.6.2 本轮—均轮模型解释行星逆行现象

阿波罗尼奥斯指出偏心圆模型其实是本轮—均轮模型的一个特例,在本轮转速取某些特定值时,组合起来的运动轨迹恰好就是偏心圆。阿波罗尼奥斯的创造经过希帕克斯的转引,最终在托勒密那里得到整合。托勒密活跃于公元2世纪的亚历山大城,离希帕克斯也有300年了,希帕克斯的资料能够完好地流传到托勒密手中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但正是缪斯宫的建制保障使得托勒密仍然属于同一个学术传统之内。

托勒密是整个希腊天文学的集大成者,他吸取了前人的理论工具和观测记录,把阿波罗尼奥斯的两种模型同时使用,并且额外添加了一种模型,这就是“匀速点”(equant,又译偏心匀速点,这个词本身是相等的意思)。这三个模型同时启用,相互叠加(图4.6.3),也就是说,行星围绕着本轮旋转,本轮围绕着偏心圆旋转,有时大的偏心圆圆心还要围绕着另一个本轮旋转,后来的修订者还可以在本轮上再附加小本轮以增加精度。

图4.6.3 托勒密模型的简单示意

地球不在偏心圆的圆心,但行星本轮也不是围绕偏心圆圆心作匀速圆周运动,而是围绕着另一个点即“匀速点”做匀速运动,其实就是匀角速度旋转。

这一套复杂的数学模型,通过小心调整每一个“轮子”的大小和转速,不仅可以定性地解释行星逆行现象,还可以非常精确地预测行星的轨迹。从理论上说,如果我们坚持完善这一系统的话,它的精密程度未必低于开普勒体系。当然从事实上说,它的精度就没有比哥白尼体系差,这个我们到时候再说。

托勒密的著作《天文学大成》是理论与观测的一次完美整合,理论科学第一次通过强大的预测能力显示出自己的力量。《天文学大成》被后来的阿拉伯人惊叹为“伟大之至”,因而又被称作《至大论》(Almagest),可以说反映了古代科学的最高成就。直到哥白尼,才有欧洲天文学家在数学技巧上能够与托勒密相提并论。

但托勒密天文学无疑也是对柏拉图的一种背离,在柏拉图那里,现实世界屈从于理念世界,现实只是理念的摹仿,而数学只是让灵魂自由的一种训练方式,而不是实用的计算工具。到了托勒密这里,数学确实变成了一种工具,不再是现实屈从于理念,而是理念要屈从于现实,宇宙的理论模型必须遵照观测数据调整自己,它们似乎只是一些为了方便和精确而虚构的、可以随时变更和放弃的工具,而与永恒不朽的理念世界毫无关系。

如果说本轮—均轮模型在阿波罗尼奥斯那里还只是一个类似于同心球模型的“拯救现象”的定性模型,那么加入了“匀速点”的托勒密系统几乎放弃了拯救现象的要求,匀角速度运动根本不是柏拉图心目中的永恒不变的匀速圆周运动了。这也是哥白尼最不满意托勒密的地方,哥白尼仍然保留偏心圆和本轮—均轮,但是废除了托勒密的匀速点,这被他自认为是拨乱反正,回归柏拉图传统的重要贡献,这是后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