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化时期”差不多就是以亚里士多德的死亡为标志的,事实上我们一般以亚历山大大帝之死作为希腊化时期的开端,不过亚里士多德恰好也就比他的这位学生晚死一年。
图4.5.1 亚里士多德和亚历山大(美国画家费里斯1895年作品)
亚里士多德出生于希腊北部,父亲是马其顿国王阿敏塔斯二世(也就是亚历山大的祖父)的御医,他17岁时被送到雅典向柏拉图求学,20年后,柏拉图逝世,亚里士多德离开雅典四处游历,在公元前342年回到马其顿,成为年轻的亚历山大的私人教师。这时候亚里士多德40岁出头,亚历山大只有13岁。亚历山大大帝在20岁即位后就开始东征西讨,在短短13年内建立起了一个横跨亚非欧的庞大帝国。
在公元前336年亚历山大大帝控制雅典之后,亚里士多德就回到雅典,在吕克昂建立了他的逍遥学派,直到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英年早逝,帝国陷入动荡,亚里士多德主动离开雅典避风头,他说:“我不想让雅典人再犯下第二次毁灭哲学的罪孽。”(第一次是苏格拉底之死)可惜在第二年他就因病去世了。
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了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一直打到印度河流域才受挫。可惜他在33岁就英年早逝,他的妻子当时还在怀孕,没有子嗣,几位将军争夺帝国的控制权,帝国很快分崩离析。
最后四位将军瓜分了帝国的版图,分裂为托勒密王国(埃及地区)、塞琉古帝国(西亚地区)、帕加马王国(色雷斯和小亚细亚)和马其顿王国(马其顿和希腊本土)这四个主要的国家。这段时期是希腊文化“世界化”的过程,一方面希腊文化向东方传播,另一方面希腊人也接触到了许多东方文化的影响,所以史称希腊化时期。
历史学上“希腊化时期”一般从亚历山大大帝去世(公元前323年)算起,到公元前30年埃及艳后克娄巴特拉七世死亡,托勒密王朝被罗马帝国吞并为止。但在文化上说,“希腊化”的时期要长得多。希腊文化地区在政治上并入罗马版图之后,在文化上仍然保持相对独立,希腊人仍然讲希腊语,延续着希腊的学术传统,认同自己是希腊人而不是罗马人。所以我们把公元2世纪的托勒密天文学仍然算作希腊化科学。
希腊化时期的学术中心从雅典转到了亚历山大城。亚历山大城是亚历山大大帝在埃及北部以自己的名字兴建的一座港口城市,在亚历山大死后,这座城市就成为托勒密王国的首都。公元前307年,当时统治雅典的法勒隆的德米特里厄斯被推翻,托勒密就把他招揽到亚历山大城。德米特里厄斯师从吕克昂学院的第一代继任者特奥弗拉斯特,也有可能是亚里士多德本人的学生。在他的推动下,托勒密在亚历山大城兴建了一座缪斯宫(Museum)[1],这也就是现在博物馆一词的由来,但当时的缪斯宫和展品陈列毫无关系。(www.xing528.com)
缪斯宫顾名思义是供奉缪斯女神的神庙,缪斯女神(图4.5.2)是一系列掌管艺术与科学的神,包括诗歌与舞蹈,也包括几何学和天文学。但亚历山大城的缪斯宫其实是一座大型研究院,在王室的资助下,供奉了许多学者。缪斯宫里有工作室、演讲室、解剖室、动物园和天文台,另外亚历山大城还兴建了大型图书馆,号称藏书50万卷,当然其中大部分都在后来的战乱中烧毁了。
缪斯宫的学者与雅典,特别是与亚里士多德的吕克昂学院联系紧密,随着雅典的衰落,希腊古典学术的薪火被亚历山大城接了过来。当然,除了亚历山大城之外,其他地区,例如帕加马和雅典本身,也受到缪斯宫模式的影响,即王室资助下的研究院式学术研究。一直到罗马时期,罗马皇帝安东尼·庇护、马可·奥勒留等也对希腊学术保持支持,使得希腊学术传统一直延续了下来。
一直到公元415年,缪斯宫的女学者希帕提娅被基督徒杀害,象征着希腊化学术传统的终结(希帕提娅的父亲可能是缪斯宫最后一代的讲习教授,希帕提娅本人则在家中讲学)。柏拉图学园被关闭的时间更晚,相传于公元529年被查士丁尼大帝下令关闭,不过似乎在此前已经中断过很长的时间,新学园是后来的新柏拉图主义者在原址重建的。
无论如何,亚历山大城的缪斯宫延续了将近700年,现在最古老的欧洲大学也不过如此。
图4.5.2 九位缪斯女神(公元2世纪的罗马石棺)
缪斯宫体现了希腊化科学的特色,首先是知识精英和王权政府结盟,学者由王室出资供养,但王室对学者并没有施加过多额外的要求,学者们仍然可以自由地研究和教学。当然,学院涵盖了包括地理学、医学解剖、军事科学等希腊哲学家不太看得起的研究领域,但总的来说,天文学等学科仍然保持纯粹性,不以实用为目的。在开明君主的支持下,学者的自由甚至得到了更好的支持,稳定的机构的存在也使得学术成果得以传承和累积。另外一些辅助性的工作可以由政府支持来完成,比如抄写和计算,如果亚历山大城真的有数十万卷藏书的话,恐怕就得有一支抄写团队提供支持。
从学术形态来说,希腊化科学是希腊自由学术和东方实用知识的结合,这一点在托勒密天文学中就有所体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