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庆人才蓝皮书:新冠疫情对医学人才集聚的新要求

重庆人才蓝皮书:新冠疫情对医学人才集聚的新要求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③新冠肺炎疫情背景对重庆市医学人才集聚提出了新要求。③重庆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1万个,其中三甲医院39所。根据2019年全国医院综合排行榜(复旦版),重庆市有5所医院排名前100,分别是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重庆人才蓝皮书:新冠疫情对医学人才集聚的新要求

1.重庆面临医学人才集聚的重大发展机遇

①中央关于重庆的战略部署对国家医学人才集聚中心建设提供了历史新机遇。重庆市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连接点上,其社会经济发展日益受到党中央及社会各界的重视。党中央高度关注重庆市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寄予殷切厚望,多次视察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和发挥“三个作用”的发展定位、中央关于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战略部署以及党中央、国务院为重庆“发点球”,明确提出要依托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与优质医疗资源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大力支持重庆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已经与重庆市政府签订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协议,推动儿童、口腔与专科领域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为重庆市国家医学人才集聚中心建设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

②加大医学人才集聚符合全球发展新趋势和国家经济社会新形势。加大医学人才集聚,对迸发生物医药科技创新,促进区域新旧动能转换,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加大医学人才集聚符合全球发展新趋势和国家经济社会新形势。

③新冠肺炎疫情背景对重庆市医学人才集聚提出了新要求。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针对这次疫情所暴露的短板不足,吸取经验教训,完善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国家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力建设,强化医学技术、能力和人才储备。

2.重庆市相关部门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

从引才到聚才再到成才,重庆正不断在为人才发展倾注力量。如重庆英才大会,已成为重庆重要的国际化合作平台和国际性招才引智盛会,为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聚智汇力、聚势赋能。在2019年,重庆又出台了“重庆英才计划”“人才贷”、人才分类评价等系列政策,并实施人才服务证等制度。此外,重庆还先后出台了《重庆市引进海内外英才“鸿雁计划”实施办法》《关于改革完善博士后制度的实施意见》《重庆市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创新支持计划实施办法》和《重庆市引进高层次人才若干优惠政策规定》等相关政策,初步构建起高层次人才引进体系,为重庆实现人才集聚提供了重要的支撑。此外,重庆市委组织部、重庆市人力社保局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从引、育、留、用4个方面,拿出20条硬招实招。

3.重庆市当前的医学事业发展已经达到一定基础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扎实推进卫生健康事业以提高居民健康水平,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为目标,在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医疗保障水平、居民健康水平、医疗服务能力等方面均获得了长足发展。重庆市的卫生事业已经达到了提质升级的时期。(www.xing528.com)

①重庆市拥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国家重点学科17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30个,教育部重点学科17个,15个医学相关学科领域进入国际ESI前1%。根据2018年度中国医院专科排行榜(复旦版),重庆8个学科进入全国前十,分别是烧伤科(第1位)、小儿外科(第3位)、病理科(第4位)、检验医学(第6位)、生殖医学(第7位)、健康管理(第7位)、整形外科(第10位)、康复医学(第10位)。

②在国家级平台方面,重庆市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超声医学工程,创伤、烧伤与复合伤研究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6个(电磁辐射生物学效应与医学防护、肿瘤免疫病理学、高原环境医学教育、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临床检验诊断学和儿童发育疾病研究)、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儿童健康与疾病)、国家工程中心1个(超声医疗)。重庆市医学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重庆市各医疗相关单位牵头承担科技部、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国家级各类科研项目等数千项;获国家级各类科技成果奖励数十项。

③重庆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1万个,其中三甲医院39所。根据2019年全国医院综合排行榜(复旦版),重庆市有5所医院排名前100,分别是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25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56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第58位)、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第85位)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第98位)。

④当前,重庆高新区正全面融入中国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鼓励创新、开放包容。配备高标准配套医疗卫生设施,统筹布局国际医院,推进5G、人工智能等新型医疗设施建设,将为医学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新天地。

4.重庆市拥有完整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

5所医学类高校(含在建高校)为社会持续产出医学人才。在学历教育上,以本科教学为主体,涵盖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以及博士后培养的多层次多形式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设置上,重庆市以现有医学相关专业和优势学科为依托,积极进行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和完善。近年来,重庆市不断加强儿科学、护理学中医中药学、康复治疗等专业人才培养,通过延续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开设临床医学专业中外联合培养等形式,拓宽医学专业服务方向;通过开办紧缺本科专业、加强研究生教育、规范继续教育等措施,不断建立健全紧缺医学人才培养培训体系,扩大紧缺人才培养规模,全面提高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质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