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庆人才发展报告:校企金融人才培养模式

重庆人才发展报告:校企金融人才培养模式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再次,高校金融人才培养教学模式需动态改进。项目制培训模式类似于传统的教学形式,有利于金融人才对整体业务的熟悉和了解,能够在后续培训中循序渐进,在不断深入的培训学习中提高能力;零星培训模式是项目制培训模式的补充。

重庆人才发展报告:校企金融人才培养模式

金融人才的培养首先是从各个高校着手开始培养,再通过在金融行业内的各企业学习、工作,以获得具体的实务技能,最后再通过返回学校进行深入和专门的学习或通过高阶段的技能培训,完成对金融人才培养的综合流程。因而在校企金融人才的培养模式中,要充分融合高校和企业的优势和特点,从多方位来综合培养金融人才,具体需要从高校金融人才培养体系、金融机构金融人才培养体系、校企融合金融人才培养体系等视角来思考与构建校企金融人才模式。

1.高校金融人才培养体系

高校是金融人才培养的摇篮,金融人才进入金融业的第一步就是在高校接受基础的金融知识和金融技能,因此建设好高校金融人才培养体系是金融人才培养体系的基础。我们可从高校金融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师资配置、教学模式和财经院校进行优化

首先,金融课程设置需明确课程类型与培养目标。金融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立足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实际,面向金融全球化进程,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国际化的金融人才。因此,在课程设置上要紧跟金融行业新趋势和国际金融大局,深化课程教学内涵性和应用性,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金融人才的多样化和多层次需求。金融专业需要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数理分析基础和英语应用基础的人才;培养重心侧重于复合型人才。

其次,高校师资配置要坚持动态优化的准则。当前高校的师资配置总体较为优秀,任课教师来自国内外知名高校和专门财经院校的博士或金融行业的研究专家,具有丰富的金融理论知识和全面的金融专业科研能力。高校要考虑引进具有金融机构工作经历的高学历高水平人才,通过引进具有实务经历的教师增强师资在金融实务方面的综合能力,还可以通过定期选派或自我推荐的方式让个别教师到金融机构进行业务实践活动,并通过匹配科学的绩效评估制度来保障实施。

再次,高校金融人才培养教学模式需动态改进。传统的金融专业教学更多的是课堂的书本教学模式,是基于专家编写的教材和教师根据内容制作的PPT对学生进行金融专业教学,需要将金融理论知识融入当前创新发展的新教学模式,更有效率地进行金融专业教学活动。开放相关的在线课程资源(如MOOC,SPOC等),有效利用互联网上各名师的教学资源,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活动;还可利用“互联网+教学”的模式,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多渠道提高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模拟教学模式也可引入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对金融实事进行分析和处理;建立金融教学案例库,把金融案例教学融入课程教学中,增强金融知识的趣味性和实践性;举办金融知识挑战赛等以提升学习效率。

最后,在时机成熟时设立重庆财经大学。尽管多数高校均有开设金融专业,但缺乏对本地金融人才的直接输送与广泛聚集。而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则长期为其所在地培养与输送了大量金融人才。因此,重庆也有必要设立独立的财经院校。

2.金融机构金融人才培养体系

金融机构是金融人才的实践与成长基地。在金融机构层面,对金融人才的培养体系主要以公司内部培训的方式进行,而金融人才的培训则要依据金融人才的类型和能力进行分类培训。总体来说,金融机构构建的培训体系是遵从多类型多层级培训、两种模式、统一框架的原则下进行的。(www.xing528.com)

多类型培训是指对金融人才进行金融业务培训、领导力培训、通用培训和合规培训等不同基础类型的培训。金融业务培训事关新入职员工的业务上手速度和熟练程度;领导力培训几乎是所有企业都会重点关注的培训,它涉及公司内部整体效率的提升和人员流动的基础;通用培训则是对办公技能、公文写作的培训,有利于提升工作效率和业务熟练程度;合规培训则是对办事规则的培训,有利于降低公司面临的各类型风险的可能,金融行业受到监管机构的约束,因此合规培训也是金融行业培训的重点。

多层级培训是对同一类培训的不同培训对象,分为若干个层级实施培训,可把金融后备人才划分为潜力人才、后备人才、继任人才3个层级,针对不同层级的人才在相同类型的培训中赋予不同阶段的培训内容。如业务培训中,可以从基础技能培训、经纪人培训、证券金融业务培训、财富管理培训、互联网金融培训、投行业务培训等依次递增的层级进行培训;领导力培训按照后备人才、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高层管理者分为领导力预备培训、发展培训、突破培训等;通用培训和合规培训也可以按不同层级人才划分不同培训内容。

两种模式是指项目制培训模式与零星培训模式。项目制培训模式类似于传统的教学形式,有利于金融人才对整体业务的熟悉和了解,能够在后续培训中循序渐进,在不断深入的培训学习中提高能力;零星培训模式是项目制培训模式的补充。两种模式要交叉使用、有机安排,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金融机构对金融人才培养的效率。

3.校企融合金融人才培养体系

校企融合金融人才培养体系本质上是产学研融合的方法,高校通过学生向金融机构实地实习和参观调研获取实务知识,金融机构派出管理人员进入高校继续深造获取深入的金融理论和技能,双方融合发展才能使整个金融人才培养体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互相完善重庆金融人才培养体系,促进金融人才水平提升。

高校的金融专业学生到金融机构实地实习和参观调研需要高校的帮助和对口金融机构的合作。首先,高校在寒暑假或其他课余时间向金融机构推荐金融专业学生;然后金融机构在有需求的岗位安排这些学生实地实习,适当让学生在学习阶段就接触实务工作,实际经验有助于学生专业理论总结提升。

金融机构派出管理人员进入高校继续深造则是为了提升金融机构自身管理水平。金融机构管理人员在业务上遇到了瓶颈或能力上需要提升,便可回到高校继续深造。高校也要积极配合,要进一步扩大开设MBA、非全日制硕士等专业课程,为广大金融机构管理人员等提供深造的途径,完善金融人才培养体系的校企融合环节。

校企融合培养金融人才是互利共赢的,金融机构和高校建立专项组、专家库,积极建设签约校内外实训基地,共同打造模拟真实业务场景进行对口职业培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提供从业人员进一步深造的途径,实现金融行业、金融机构、高校资源共享和共同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