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本次调研,可诊断出重庆市金融人才发展与培养的现状。
1.高校层面
复合型、综合性金融人才是高校金融人才培养的目标。从当前的高校培养情况来看,其在师资团队配置、课程设置、教学时间等方面存在诸多的问题。总体上师资团队的配置水平还比较低,缺乏资深的实践应用型老师;专业课程的设置偏宏观理论,而没有很好地兼顾实用性和操作性的问题;教学时间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时间安排还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在社会和行业的适应度方面,大多数高校调研对象认为金融专业课程设置基本适应岗位要求,与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的观点不同。
高校做出一定的努力以促进学校金融人才的培养。高校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学习能力,搭建了金融领域的校企合作平台;为加强金融专业师资力量,高校建立绩效考核制度以督促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科研活动,引进具有金融机构工作经历的高学历人才,并定期选派教师到金融机构进行业务实践。
高校采取一定的方式培养国际化的专门金融人才,但总体上对国际化金融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不高。为培养国际化的专门金融人才,多数高校设置了国际金融方面的课程,或者选派教师去国外进行交流学习,但大多数高校对国际金融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一般。
高校为更好地应对金融业的智能化、信息化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创新了金融人才的培养方式。如开设相关金融课程,结合网络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开展线上模拟交易等实践。
2.金融机构层面
金融行业对专业型金融人才的需求很大,但金融从业人员认为金融课程学习不能很好地满足从业岗位的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金融人才的供需矛盾。大部分金融机构对专业型金融人才有很大的需求,但同时大多数金融从业人员认为在校期间的课程学习完全不能满足岗位需求。
金融行业对金融毕业生的要求较高,但毕业生能力不能完全匹配金融行业的要求。金融行业要求毕业生有熟练的金融技能,专业技能突出,熟悉金融和财务知识,具备较好的营销能力、沟通能力和文化素质等。但实际上,金融专业毕业生在专业知识、沟通能力、服务意识、职业道德方面均与行业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同时很大比例的金融机构认为,目前的金融人才尚不能适应智能化、信息化趋势。所以金融从业人员为更好地适应行业要求,采取多种措施提升自己的能力。
针对金融行业要求与金融专业毕业生的匹配性问题,金融机构对高校设置金融专业提出了相关的建议。金融专业设置应注重实践和理论的结合,为适应金融行业发展趋势,应开设网络金融专业,侧重人才的沟通服务技术和专业化培养,重视创新型金融人才的培养,有针对性地设置金融营销服务型和实务操作型课程。此外,如需增添金融类专业,建议可增加金融科技、数字金融、小微金融等专业。(www.xing528.com)
金融机构重视金融人才的培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金融人才的能力,但经费是限制其培养金融人才的因素之一。金融机构将金融人才队伍建设纳入重点工作考核,在开展工作时重视金融人才的实践、业务和创新能力的锻炼。采取的措施包括但不限于项目锻炼、鼓励员工深造、轮岗跨界交流等。此外,金融机构还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金融科技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但过半数金融机构没有足够经费来支撑金融人才的培养。
金融机构对国际金融人才的需求较大,所以采取吸引政策以引进成熟金融人才。金融机构对国际金融人才需求较大,引进经验丰富、熟悉国际金融市场的海外金融人才是金融机构适应金融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
3.政府部门层面
相关政府部门虽会对本地区金融人才进行定期统计,但对本地区金融人才的发展培养情况不甚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府部门对人才统计的精准度和细致度有待提高,同时还应该对本地区的金融人才统计数据进行跟踪和深度分析。
相关政府部门认为本市金融人才培养体系存在培养观念落后、培养方式和标准较为单一等问题。政府部门认为目前重庆市金融人才培养体系存在金融人才培养观念相对滞后,重业务开拓而轻人才培养,缺乏各类复合型、创新型高端金融人才,人才流动不畅,人力资源活力不足,人才培养方式和标准单一,选拔人才时重资历、重学历、重职称等问题。
为促进本地区金融人才培养,政府做出一定的指导并采取了相应的政策。包括但不限于健全机制,强化金融人才队伍建设组织保障;坚持人才建设顶层设计,强化战略导向;搭建金融人才公共服务信息平台;认真研判金融业新形势,完善金融人才培养政策;完善金融人才数据信息库等。
目前,重庆市金融人才现状与重庆内陆国际金融中心的定位仍有差距,也与目前的发展阶段不相适应。为此,政府部门积极鼓励培养和引进国际金融人才,以巩固重庆作为内陆国际金融中心的定位,以高素质金融人才为本地区金融行业的发展注入活力。
4.相关主体联动方面
高校、金融机构及政府既是相互独立的个体,同时又相互联系,三者紧密合作对重庆市金融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而目前三者的联动较弱,在开展金融人才培养工作时比较独立,未做到有机配合。因此,加强三者之间的联动对重庆市金融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