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庆人才发展报告:创新培养本土国际化人才

重庆人才发展报告:创新培养本土国际化人才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1香港公务员事务局公务员培训处职务与职责安排变挑战为契机,优化本土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重庆市国际化人才培养应从“单轨”模式向“双轨”乃至“多轨”模式转型。提高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真正目标所在。建立新型的经费投入机制和收益分享机制目前,国际化人才海外培养的经费基本上都来自财政。

重庆人才发展报告:创新培养本土国际化人才

1.开展人才国际化的国内培训

(1)开展国内培训的几个原则

①实现差别培养。根据所处的行业岗位职位不同,担当的职责不同,个人的专业技能水平不同,经历和背景也不相同的特点,进行分级分类培训。

②注重培养实效。改变目前培养中重理性思维和理论知识培养,轻实践操作的状况。国际化培训应以训练为主,实用至上。

③尽可能实行开放培训。开放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所有符合资格条件的国际化人才开放;二是向社会开放,吸纳外国驻华机构、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的人士参加。

(2)培训课程设置的原则

①课程设置要有系统性。第一,课程体系的设计力求能构成一个逻辑体系。譬如在内容上要涵盖从初级国际化人才到高级国际化人才培训的所有内容,在逻辑上不断递进和深化。第二,对单个受训对象而言,这些课程设置能提供伴随本土国际化人才成长从低到高的系统培训。

②课程设置要有双向选择性。一方面,主管部门根据国际化人才培养要求和个人需求,拟订培训课程和培训计划;另一方面,各企业部门根据公布的课程或培训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来决定是否参加培训。

③课程设置要体现语言、业务培训和道德培养的结合性。任何培训项目,都是要建立或强化一定的价值理念。国际化培训要建立思想道德培训与专业培训有机结合的机制,使思想道德培训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

(3)国内短期培训的举办方式

①充分利用社会培训机构。短期国际化培训可以尽量委托外部培训机构承办,尤其是在语言、计算机等通用技能培训方面。但这种培训必须通过竞争机制进行。这种竞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学员可以选择培训机构和培训课程;第二,培训资金可以“选择”培训机构。

②完善培训体系。完备的内部培训体系是质量的重要保障。对此,香港的经验很值得借鉴。1961年,香港公务员事务局设立了专门的公务员培训处,下设6个组别,还在许多部门建立了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机构。培训处拥有具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高级培训人才和专业顾问,每年有超过2亿元的财政拨款,培训设施在亚太地区一流(图1)。

图1 香港公务员事务局公务员培训处职务与职责安排

(4)变挑战为契机,优化本土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重庆市国际化人才培养应从“单轨”模式向“双轨”乃至“多轨”模式转型。特别是在后疫情时代以及中美关系紧张的历史背景下,从长远来看,以高效国际化人才培养为例,要着眼于我国教育对外开放和国际教育发展大趋势,坚持特色办学、多样化办学,把握好国际课程和国内课程的关系,探索国际课程的本土化开发,办中国特色的国际教育。利用好国际化师资、跨境交流项目以及富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优质教育资源,以教育“在地国际化”模式实现培养国际化人才的目标,让培养群体“足不出户”就可以接受国际化课程,培养提供国际市场拓展、预防和解决国际摩擦、化解贸易矛盾的思路和策略,提升企业国际化水平,促进国际化沟通交流,让其获得多元文化的学习体验,提升跨文化素养,开拓全球视野。

2.开展人才国际化的国外培养

(1)开展人才的国外培养要实现几个转变

①从短期培养向中长期培养转变。国际上通常认为,只有通过一年以上的国外工作和生活经历,才有可能初步塑造出熟悉一国情况的国际化人才。要把过去低层次、短时间、开眼界式的境外培训方法,转变为选拔一批有培养前途、具有较高学历和较高外语水平的本土人才到国外进行中长期系统培训的培养方式。

②从单纯地听课向在国外工作、实习转变。目前大多数的人员在境外接受的是进修、学习型的培训,只有极少数人员是在国外工作。只有亲身参与工作实践,才能真正学到国外同行的管理经验,提高业务水平和语言沟通能力。因此,要加大与境外机构的合作力度,为培训人员提供更多接触实际、了解实际的工作机会。

③从简单地获取知识向完成课题转变。在进行培训方式和内容的选择时,可以考虑通过完成行业内的重要课题的方式让受训人员接受国际化培训,以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④从培训无定所向建立海外培训基地转变。与国际组织、外国政府、国外大学及研究机构合作,充分利用这些机构的软、硬件资源,设立“有形”和“无形”的海外培训基地。同时,每年有计划地选送一批中小企业包括民营企业高管到国外著名高校、科研机构和知名企业培训。联合国际顶尖著名高校、世界500强企业和国际著名金融、外经外贸机构,签订战略性合作培养协议。

(2)培训内容要丰富全面

①思想道德和民族自豪感教育。真正的国际化人才应该是Glocal,即Global(全球化)和Local(本土化)的结合,国际化人才必须根植于祖国文化土壤,没有深厚的民族自豪感,就不是我们所需要的国际化人才。要使思想道德培训具有“刚性”,所有开设的国际化课程都要提出其所培训技能的思想道德要求,并在教学过程中贯彻。

②语言教育。目前,重庆企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实际外语水平不容乐观。在国外的语言环境中,提高学员的外语水平,是国外培训的重要目标之一。

③业务能力教育。提高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真正目标所在。在接受语言培养的同时结合了专业培养的人员占比较少,今后应加大专业能力的培养力度。(www.xing528.com)

④国际理解教育。开展国际素质教育,使学员了解国际政治和国际经济,理解国际社会公共价值理念和多元文化的礼仪、风俗。

创造性教育。改变传统的教师讲课、学员听课的授课形式,鼓励多样化和特色化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员的个人潜力。

(3)建立新型的经费投入机制和收益分享机制

目前,国际化人才海外培养的经费基本上都来自财政。这种单一的经费投入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培训方式多元化、培训需求多元化的现状,不利于最大限度地提高培养效果。此次调查显示,相较于全部由政府出资而言,大多数人员认为应该个人先承担一小部分培养费用,待追踪考评合格后,返还这部分费用。因此,今后可以试点探索以下培养模式:

①由财政和个人共同投入的培养模式。

②个人先垫付一部分,待追踪考评合格后支付费用的模式。这种培养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培训人员形成约束,增强培训效果,而且有很高的支持率。

③允许个人在工作期间带薪自费留学。鼓励带薪自费留学人员参加国际合作培训,或自行申请国外的学位教育。

④建立“服务承诺协约制度”和“奖学金制度”。为年轻学员赴海外参加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进修或攻读学位的计划提供资金支持。

(4)国外培养要有规范的制度保障

建立国内预培训制度。出国前,要为受训人员进行为期一周至一个月的语言、礼仪、保密、基础知识等方面的国内预培训,制订相应的、建立规范的国外培训制度。每期培训班都要组建临时领导机构。同时,建立、健全国外培训的人员管理制度、经费使用制度、培训考核制度、培训质量评估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3.充分发挥好重庆非通用语学院作用

目前,重庆市在四川外国语大学设立了重庆非通用语学院,为培养非通用语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重庆非通用语学院设立8个非通用语专业,实现东南亚、南亚、中东欧等“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家语种基本覆盖,打造西部领先的非通用语人才培养、智库研究、语言服务、文献资料、国际交流合作示范性基地;到2025年,建成西部一流、国内领先、国际化人文特色鲜明的非通用语教育精品工程。

2016年,希伯来语、匈牙利语专业开始招生。2019年新增捷克语、波兰语、印地语和缅甸语4个招生专业。同时,学院申报罗马尼亚语、马来语、土耳其语乌克兰语等专业,从2020年开始招生。所有专业实行隔年招生,规模10~15人。2019年秋季开始,学院教职员工达到30人左右(含外教5~8人)。

在人才培养中,要践行“外语+”理念,实行“非通用语+通用语”“非通用语+专业”“非通用语+国别研究”的人才培养路径,推动教学科研复合、理论实践复合、产学研用复合,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国际化非通用语精英人才。由于所有非通用语专业均是“一带一路”背景下开设的,既注重培养学生的外语技能,又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非通用语专业课及其相关跨专业课程,让学生全面掌握非通用语国家的人文、历史、政治、经济、社会、外交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中国情怀,服务国家和地方的非通用语专门人才。同时,采用复语(非通用语+英语)、复专业[非通用语+外交学、新闻学国际新闻)、法学(国际经济法)、国际经济与贸易或汉语国际教育]培养模式,并实行“2+1+1”培养方式,学生在第三年有机会通过申请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项目资助,前往非通用语对象国交流学习。

重庆与四川外国语大学共建非通用语学院,不但可以充分发挥其在全日制非通用语大学本科研究生培养中的积极作用,而且可以有效地面向社会,特别是面向对重庆在非通用语国家投资或者存在业务往来的企事业单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更好地服务重庆地方经济发展。

4.其他人才国际化培养对策

要培养服务于国际化建设的复合型人才,就应当利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瞄准“一带一路”倡议,紧扣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突出培养方式国际化、实用性,积极培育重点领域紧缺人才。

①分行业重点培养国际化人才。划分重庆的优势产业和潜力产业,制订重庆重点紧缺人才目录。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港口建设、汽车制造、现代服务可列为重点产业。在对外投资上,立足于境外人民币结算业务,因此,可将金融、保险、财政、会计等专业纳入紧缺重点产业强化外经外贸人才的培养。

②强化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通过校园招聘和社会渠道,招聘实用型的中层管理和应用技术型国际化人才。为应对经济全球化,改变“纯外语”培养模式,确定“精外语、知商务、会管理、懂技术”的前瞻性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精心打造“具有差异竞争力”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

③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在政府指导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通过共建科技创新平台、开展合作教育、共同实施重大项目等方式培养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和创新团队。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发展专业学位教育,建立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企业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双向交流制度,推行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双导师制”。实行“人才+项目”的培养模式。依托国家重大国际化人才计划以及重大科研、工程、产业攻关国际科技合作等项目,重视发挥企事业单位作用,在实践中集聚和培养创新型国际化人才。

④举办各种涉外研讨会。充分发挥国际资源优势,经常邀请海外公共管理部门的行政官员、优秀的企业经营管理者和相关专家学者到重庆进行专题研讨与交流。另外,加强对大型国企高管培训力度,定期输送重庆市大型国企高管出国(境)进行交流、培训和学习。

⑤开展与国际友好城市的交流活动。充分利用国际友好城市,安排人员交流,让专业管理人员在对方部门中挂职锻炼。通过到外资企业、境外组织挂职,让培养对象对外资企业、境外组织的运作模式、管理方式有更多了解,增强国际化意识和服务精神。

⑥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国际化培训。目前,国际上很多政府机构在利用互联网培训方面取得了有益经验。其实践证明,网上课程的平均成本,比传统的面授课程要低很多,但培训效果却差别不大。可借鉴相关经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采用网上及面授课程相结合的模式,以提高培养经费使用效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