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服务制度保障有待加强
社保等制度与国际接轨程度不高,与社保配套不相适应。调查显示,近80%的岗位对国际化人才希望采用全职聘用形式,大部分国际化人才会长时间在渝工作生活,但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仍旧存在诸多问题,无法为引进的国际化人才提供良好的就业保障;同时部门业务沟通不畅,配套服务亟待整合。人力社保、侨务、教育、公安等部门相互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国际化人才服务工作力量过于分散。例如境外国际化人才在渝的住房、医疗、配偶工作安排、子女就学等基本生活和待遇问题还未得到良好解决。另外,境外国际化人才入职手续繁杂,46%的境外人员入职所需花费时间在两个月以上。实际上海归人士是否决定回国进行科研创业,外籍人士是否愿意留在中国工作尤为看重的是国内的“软环境”能否符合国际化人才要求。法规不够健全,政策透明度低、落实不到位,行政手续烦琐,办事效率低等,直接影响国际化人才落户重庆的积极性。
2.国际化人才融入存在障碍
重庆市整体上文化交流促进活动并不多,文化冲突无可避免。一是企业的文化管理能力较为薄弱。政府在跨文化融合问题上也未能给予充分的重视,缺少国内外文化交流平台,境外国际化人才难以真正接受本土企业文化,经常会发生因境外国际化人才与本地人才难以融合而出现“文化休克”现象。二是双语服务氛围不浓,语言环境亟待优化。境外国际化人才大多缺乏汉语交流能力,因此在平时生活中存在诸多不便。近年来,重庆市虽着力加强公共部门的双语服务平台建设,但仍未全面覆盖。与此同时,非公共部门的双语服务能力薄弱,如乘坐出租车、商场购物等均无法给境外国际化人才带来语言便利的良好生活体验,致使他们缺乏对重庆的归属感,融入障碍也直接影响人才效能发挥。
重庆市人力社保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在渝工作的海归人才中,工作单位性质为高校、科研院所和医疗机构的最多,达到了六成;其次为企业,占两成,在政府部门工作的海归占比最少,为6%左右。来渝工作的途径方面,经朋友推荐或个人联系的达到45.5%,其次为通过政府引才平台来渝,占26.8%。58.9%的海归人才表示,重庆市需要提高海外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的激励奖励水平,50.9%的海归人才表示政府应加强政策激励力度。由此可知,重庆市对海归人才的政策吸引及扶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增强,同时现有政策的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www.xing528.com)
《2019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调查显示,尽管薪酬福利仍是受访海归在求职中最重要的关注点,但随着国内就业市场的竞争加剧,更多海归的关注点正从高报酬转移到寻找更加适合自己的工作。同时,“完善海归人才就业服务机制”替代“提高人才薪酬福利待遇”成为受访海归最为迫切的诉求。“不了解国内的就业形势和企业需求”“国内人脉关系较弱”“不熟悉国内市场环境发展和发展需求”“所学专业在国内的匹配度不高”“回国时间与国内招聘时间错位”依然是海归在国内就业市场中的劣势。
虽然北京、上海、深圳依然是海归最期望就业的城市,除本地户籍海归以外,仍有大量海归选择到此三地发展。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家乡重庆”对受访海归的吸引力显著提升,选择此项的受访海归占比在30%以上。“经济发展快”“国际化程度高”“具有多元文化,包容性强”继续成为城市吸引受访海归最重要的3个因素。因此,重庆市在这些海外人才关心的政策制度方面还需要不断发力。
外籍人才引进中的具体问题见表1。
表1 外籍人才引进中的具体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