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2021重庆人才发展报告:现状与政策

2021重庆人才发展报告:现状与政策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紧紧围绕人才工作的目标,积极开展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与流动、人才激励、人才评价、人才服务与保障等工作,人才状况越来越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⑤2018年,重庆市委、市政府发布了《重庆市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行动计划》,对引进对象、引进待遇给予了明确规定。

2021重庆人才发展报告:现状与政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

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紧紧围绕人才工作的目标,积极开展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与流动、人才激励、人才评价、人才服务与保障等工作,人才状况越来越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截至2018年年底,全市人才总量达到527.6万人,占人力资源总量的29.6%;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86.7万人,占专业技术人才的50%;高技能人才99.7万人,占技能人才的27.7%。其中“两院”院士16人,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超过200人,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110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9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 644人,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10人。近年来,重庆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和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部署,始终把人才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推进《重庆市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行动计划(2018—2020年)》,着力推进各项人才工作,坚持以事业用才、政策引才、平台聚才、环境留才,努力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环境,健全工作机制、深化人才改革、强化人才引育、创新人才平台、优化人才生态等,诸多政策强力实行,为打好“三大攻坚战”、实施“八项行动计划”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和谐均衡发展。主要人才工作政策包括:

1.人才引进与流动政策

长期以来重庆市相关部门都高度重视促进优秀人才的引进工作,制定了诸多政策,分别从引进待遇、引进方式、引进机制、服务和保障等方面不断优化人才的引进工作,具体的文件主要包括:

①1998年,为进一步壮大各类人才队伍,提高科技在经济中的含量和贡献率,更好地为科教兴渝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人才保障,重庆市出台了《重庆市引进人才优惠政策规定》(渝委〔1998〕169号)和《重庆市引进人才优惠政策实施细则》(渝府发〔1999〕61号),将引进的形式分为人才引进和智力引进两类,明确了人才引进对象、引进待遇、引进人才经费来源。

②2009年,重庆市出台了《重庆市引进高层次人才若干优惠政策规定》(渝府发〔2009〕58号),明确了引进对象、引进方式、引进机制、引进待遇、经费来源、经费发放、保障服务等事宜。

③2009年,重庆市出台了《重庆市百名海外高层次人才集聚计划实施办法》(渝委人才办〔2009〕17号),明确了引进任务的推进计划、引进对象、工作机制、引进待遇、保障服务等内容。

④2017年4月,重庆市政府出台了《重庆市引进海内外英才“鸿雁计划”实施办法》(渝府发〔2017〕14号),明确了引进目的、引进机制、引进对象、引进待遇、服务保障、引进人才评估、经费来源等内容。

⑤2018年,重庆市委、市政府发布了《重庆市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行动计划(2018—2020年)》,对引进对象、引进待遇给予了明确规定。

⑥《重庆市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实施方案》(渝人社发〔2018〕263号)提出,通过专业培训、岗位锻炼、评价激励、待遇提升、服务引领等措施,引导青年人才在基层成长锻炼。

⑦《推进全市乡村人才振兴若干措施的通知》(渝人社发〔2019〕44号)规定:加大科技特派员选派力度,推动实施“乡村振兴百千万人才工程”,深入实施“首席规划师”选派项目,深入贯彻实施“高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全民健身卫生人才保障工程”“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等项目,引导各类优秀人才向基层一线集聚。

2.人才培养开发政策

①2010年根据国家人才的发展规划,重庆市政府出台的《重庆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渝委人才办〔2010〕8号)提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完善合作培养政策,优化教育培训资源。

②《重庆市工业重点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渝经信发〔2011〕72号)提出,构建人才集聚发展战略高地,打造人才成长成才基地,建立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及其保障措施。

③2013年,重庆为对接《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印发了包括“重庆市青年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培养计划”“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支持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培养计划”等5个子计划在内的《重庆市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由相关部门进行考核。考核方式采取年度报告、中期评价、终期考核方式进行。第二年进行中期评价,第三年进行终期考核,根据终期考核结果决定是否进行第二个周期支持。

④《重庆市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⑤《重庆市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实施方案》(渝人社发〔2018〕263号)明确,通过专业培训、岗位锻炼、评价激励、待遇提升、服务引领等措施,引导青年人才在基层成长锻炼;提出为艰苦边远地区农村定向订单培养全科医生、小学全科及学前教育公费师范生,引导退休人员参与乡村振兴,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引导各类人才向乡村聚集。

⑥重庆市政府印发了《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实施意见》(渝府发〔2019〕3号)。目标是培养造就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艺精湛的高素质劳动者队伍。具体措施包括构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不断完善职业技能培训机制、提升职业技能培训基础能力。

⑦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重庆市人力社保局、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财政局联合印发了《推进全市乡村人才振兴若干措施的通知》(渝人社发〔2019〕44号),提出大力提高乡村人才培养培训和农村教育水平。(www.xing528.com)

⑧《巴渝工匠2020计划实施方案》实施紧缺高端技能人才开发工程,实施匠心逐梦工程等6项工程,目的是“十三五”期间,围绕“6+1”支柱产业、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十大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和七大特色效益农业等重点产业领域,创新机制,优化环境,加大紧缺高端人才培养、优秀技能大师激励、海外高层次技能人才引进力度。

3.人才评价和人才激励政策

①《重庆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渝委人才办〔2010〕9号)提出,建立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化、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制。

②《重庆市特殊人才职称评定办法》(渝人社发〔2017〕202号)规定,市职称改革办公室负责重庆市特殊人才职称评定工作。专家组或受委托的评委会负责根据申报人提交的申报材料、单位考核推荐意见组织答辩,也可根据需要增设实地考察环节,同时,参照相关系列专业技术资格申报条件,对申报人的学术技术水平、业务能力、实际工作业绩、成果和贡献进行评价,实名投票表决。

③2018年,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发布了《全市科协系统认真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行动计划的若干举措》(渝科协发〔2018〕72号),提出支持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协助开展非公有制企业评定职称工作。

④2018年,《重庆英才计划实施办法(试行)》提出,设优秀科学家、名家名师、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技术技能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5个专项。2019年8月,重庆细化了该实施办法,公布了《重庆英才·优秀科学家项目实施方案(试行)》《重庆英才·名家名师项目实施方案(试行)》《重庆英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项目实施方案(试行)》《重庆英才·技术技能领军人才项目实施方案(试行)》《重庆英才·青年拔尖人才项目实施方案(试行)》等重庆英才计划5个子项目的实施方案。这些方案的内容涉及筛选领域、筛选程序、筛选条件、人才奖励金、科研支持经费、课题和实验室申报、人才服务等方面。

⑤2019年1月,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重庆市人民政府联合下发《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实施意见》(渝委办〔2019〕3号),完善了技术工人和高技能领军人才的评价方法。

⑥重庆市政府印发《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实施意见》(渝府发〔2019〕3号),提出建立多元评价机制,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工匠精神培育和职业道德养成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统筹完善职业资格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等多元化评价方式,引导和支持企业自主开展技能评价并落实待遇。

⑦《重庆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分类评价实施方案》(渝民发〔2019〕13号)提出社工人才分类与评价标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分为社会工作管理人才、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人才、社会工作服务人才3类。评价标准:政治素质、职业能力、服务绩效。人才评价的方式与方法:采用职业水平评价、岗位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⑧《关于印发重庆市医疗卫生人才分类评价实施方案的通知》(渝卫发〔2019〕33号)明确医疗卫生人才分类:按照医(临床、口腔、公卫、中医)、药、护、技专业分为6个类别的评价标准、人才评价方式和方法。

⑨2019年,《推进全市乡村人才振兴若干措施的通知》(渝人社发〔2019〕44号)提出,健全乡土人才分类评价认定指导标准,健全乡村人才分类评价认定指导标准,完善基层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办法。

⑩《重庆市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实施方案》(渝人社发〔2019〕60号)对人才评价机制采取了以下改革措施:分类健全人才评价标准,以职业属性和岗位要求为基础,健全人才分类评价体系,建立涵盖品德、知识、能力、业绩和贡献等要素,科学合理、各有侧重的人才评价标准。完善人才评价诚信体系,科学设置评价标准,改进和创新人才评价方式,丰富评价手段,健全重庆市高层次人才评价机制,完善专家数据库,明确评价专家责任和信誉制度,实施退出和问责机制。

除此以外,重庆市还实施了以下人才激励政策:重庆市推进科技成果初始权益分配改革试点,将科研项目决定权、技术路线选择权、科研经费使用权与研发成果收益权赋予企业或产学研协同创新团体。探索实施国有企事业单位薪酬制度改革,实行人才特殊报酬单列管理。推进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明确了高层次人才激励性报酬、市外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绩效支出、引进博士学位一次性人才补助收入等项目不纳入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管理。建立绩效工资动态调整机制,提高事业单位人才干事创业积极性。在高校、科研院所和公立医院中选取部分单位开展岗位聘用考核试点,在岗位聘用中实现“能上能下”。

4.人才服务与保障政策

①2019年1月,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重庆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实施意见》(渝委办〔2019〕3号),明确要求在重庆市人力社保局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设立高技能领军人才服务窗口,落实相关待遇政策。

②2019年4月,《推进全市乡村人才振兴若干措施的通知》(渝人社发〔2019〕44号)明确要求切实提高乡村人才服务水平,建立区县、乡镇领导班子成员联系乡村人才制度,保持与在乡人才、返乡人才、下乡人才的密切联系。鼓励区县设立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建立人才服务证制度,为乡村人才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

除此以外,重庆市还实施了以下人才服务和保障政策:实施人才服务证制度,针对高端人才住房、子女优先入学、家属优先就医和就业等方面提供服务。建立“基数不变、存量整合、精准投放、保障急需”的编制管理新模式,盘活市属高校周转编制。加强人才安居保障,出台人才安居政策。建立人才“近悦远来”的服务机制,构建多级联动的人才服务体系。建成市、区县“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为人才提供“一对一”服务。

以上这些政策,让重庆市的人才工作从人才引进与流动、人才培养与开发、人才评价与激励、人才服务与保障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增进了重庆市的人才质量、人才数量和人才管理水平,使重庆市的人才竞争力不断得以提升,有效地支撑了重庆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