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叶忠海认为:“人才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能以其创造性劳动,对社会或社会某方面的发展,做出某种较大贡献的人。”[1]一般而言,人才具有如下3个本质特征:①内在素质或能力的优越性。人才拥有优于一般人的内在素质或能力,如较高的学历、品德、智商、资格等素质,出众的语言能力、组织能力、执行能力、创新能力等。②劳动的创造性。人类的劳动,按其性质可分为模仿性劳动、重复性劳动和创造性劳动3种类型。人才的劳动具有创造性,其创造的成果能给社会和个人带来巨大的收益,促进整个社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③贡献或业绩的超常性。人才的贡献要远大于一般人,人们往往根据人才的贡献大小来衡量人才的层次和价值。此外,人才还有时代性、社会性、稀缺性、普遍性、多样性和差异性等特征,这些特征将人才与一般劳动者区别开来。
2003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强调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做出积极贡献,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鼓励人人都做贡献,人人都能成才,并将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作为我国人才队伍的主体。2010年6月发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各类人才划分为党政人才队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高技能人才队伍、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等六支人才队伍。(www.xing528.com)
广义的人才工作,是指做好人才开发的有关工作;狭义的人才工作,是专用名词,特指新时期新阶段,党和国家大力开发人才资源的重大决策。2003年12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系统提出了人才工作的具体内容,包括人才培养、人才评价和使用、人才流动、人才激励和保障、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工作协调发展等;并指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促进发展,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必须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党管人才主要是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我国人才发展的指导方针是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