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一区”对“两群”的人才虹吸效应已较为明显,区域间人才布局失衡,不仅大量“塔尖”人才聚集“一区”,“两群”高端人才匮乏,而且对“塔身”“塔基”人才,“两群”和“一区”的同质化竞争也较为激烈,在教育、医疗等基础行业和旅游、商贸等相似产业的人才竞争中,“两群”难有优势,致使“两群”各类人才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而“一区”面对产业升级的需求和人才高地的定位,依然存在高端人才缺口。
1.虹吸效应致人才布局失衡
“一区”常住人口高,人口密度大,奠定了人才的基数,加上其要素保障、公共服务、配套资源等相对占优,更是吸引了市内大量的优质人才涌入。外引的大量高端人才在同等待遇条件下往往也优先选择“一区”落脚。在一些相近产业的人才竞争中,“塔身”“塔基”人才也难避免“一区”的虹吸。在重庆快速推进“三环十八射多联线”高速公路网、东南西北“四向联通”“四网融合”的过程中,“一区两群”骨架通道得以完善,交通的日益便捷,导致虹吸效应更加明显。“两群”虽有柔性引才通道,但城镇逐渐空心化,缺乏自身造血能力,在人才的“协同发展”上缺乏基础,单靠引智也难以支撑本地发展,且引入的人才也缺乏附着之根。
2.“两群”战略产业所需人才匮乏(www.xing528.com)
“两群”在人才层次和产业分布上都显出结构性不足。基于“两群”功能定位的文旅、现代特色农业、环保等缺乏人才积累,高、中、基层的技术技能人才、管理人才都远远支撑不了产业发展。如乡村文化旅游,既需要策划、运营的管理人才,又需要酒店、餐饮的技能服务人才,但目前很多区县更多是与“农家乐”分散低端服务匹配的人员,缺乏大量专业化人才。“两群”即使拥有大量农民和农村富余人员,但在培训提升之前,依然无法满足山地高效农业、农村生态环保等乡村振兴所需。而在教育、医疗、卫生等基础民生行业,塔尖人才缺乏,某些区县的医疗行业一个正高职称或博士都没有,严重制约服务水平提升。
3.“一区”产业升级仍缺高端人才
虽然“一区”聚集了大量人才,但国际化、高端化人才,特别是与高端制造、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大数据、大健康等“一区”战略规划中的升级产业和新型产业相匹配的高端人才仍显不足,难以匹配产业升级引领区、科技创新策源地的定位和目标。“一区”现有R&D人员72万人,国家重点人才计划入选476人,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专家仅128人,“两院”院士仅有15人,在与周边四川、陕西、湖北省市比较中处于劣势,更难及长三角、京津冀地区城市,智能制造领域每年人才缺口达3万人,大数据领域人才预计需2.9万人。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缺乏,严重影响产业的研发和创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