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2018年的统计数据,数据来源于2019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研究样本为京津冀、长三角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3个区域展开区域间人才发展水平对比分析,其中京津冀地区样本有北京、天津、河北,长三角地区样本有上海、江苏、浙江,成渝地区有四川、重庆,同时根据成渝城市群行政区划范围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部人才发展水平进行比较分析。
2.区域人才发展水平评价
根据上述熵权TOPSIS综合评价方法计算2018年京津冀、长三角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各省份人才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得分。在确定各指标权重过程中,采用逐级累计求权,先通过对三级指标赋权,求得二级指标得分;在此基础上对二级指标进行熵权赋值,求得二级指标权重矩阵;在此基础上对一级指标进行熵权赋值,求得一级指标权重矩阵,最后运用TOPSIS方法求得各省市人才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得分。
(1)指标权重
根据上述方法求得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权重用于后续各省市人才发展水平综合评价(表3)。
表3 各级指标权重
从一级指标来看,人才产出与人才质量权重占比相对较大,分别为0.395 1和0.258 7,表明在人才发展过程中主要基于结果导向,高质量的人才产出是人才发展的最终目标,区域人才发展过程中在注重人才数量规模、人才投入的同时,更应关注人才质量和人才产出。因此,人才质量与人才产出也应该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才协同发展应关注的重点。人才投入(0.196 9)、人才规模(0.126 2)、人才环境(0.023 1)在区域人才发展水平中权重占比相对较少。
从二级指标来看,在人才规模方面,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数(0.275 7)权重占比相对较大,这也印证了一级指标的权重思路,相比整体数量规模,人才质量更为重要,直接影响人才产出的从事科技活动人员等高层次人才应是人才规模重点关注的方面,其次为15~60岁人口数(0.167 3)、全部从业人员数量(0.160 2)、卫生技术人员数(0.149 0)、高等学校毕业生人数(0.125 6)、大专及以上人数(0.122 1)。在人才质量方面,人才自然密度(0.858 0)所占权重大于人才经济密度(0.142 0),其内在原因在于人才具有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在空间上的人才集聚是人才经济密度的基础,只有在空间上的集聚后才能推动人才经济产出的提升。在人才投入方面,R&D经费支出(0.501 5)占比最高,其次为地方财政科学技术支出(0.358 5)、地方财政教育支出(0.140 0),究其原因在于相较于政府财政和教育投入,R&D经费支出往往能直接作用于企业一线研发投入。在人才产出方面,专利申请(0.523 5)和专利授权数(0.476 5)占比相差较小,专利申请数主要是对企业科研活动状况的衡量,专利授权侧重科研成果的使用和转化。在人才环境方面,城镇人均拥有道路面积(0.396 1)和人均GDP总量(0.330 8)所占比重较大,究其原因在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与人才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较高水平的经济发展能够带来人才的集聚;另一方面,人才的集聚也有助于推动经济高质量高水平发展。其次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0.164 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0.095 7)、城市绿化覆盖率(0.013 2)。
(2)各级指标综合得分(www.xing528.com)
通过区域人才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表1)建立各省市人才发展水平的判断矩阵(表2),再根据各级指标的权重(表3),运用上述TOPSIS方法分级累计求得2018年各省市各级指标综合评价得分(表4)。具体计算步骤为:首先对每个二级指标下的三级指标分别进行赋权,并运用TOPSIS法分别求出二级指标综合得分;再运用同样的方法对所求得的二级指标综合得分进行赋权和综合得分计算,得到一级指标综合评价得分;再同样对一级指标赋权和综合评价,得到各省市人才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得分。
表4 各级指标综合评价得分
①区域人才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得分。通过上文所述“逐级累进”计算方法求得各省市区域人才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得分。总的来看,长三角地区省市人才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京津冀地区和成渝地区,这与我国当前人才区域分布实际情况较为吻合。具体来看,江苏人才发展水平最高达0.702 2,依次为浙江(0.575 3)、上海(0.441 8)、北京(0.370 4)、四川(0.188 3)、天津(0.152 7)、河北(0.134 7)、重庆(0.062 8)。整体来看,东部地区人才发展水平明显大于中西部地区,特别是北上广及长三角地区等一线城市展现了强大的人才吸引力,而中西部地区人才吸引力相对不足,这也与我国当前人才流动实际情况较为吻合。
到底哪些方面对区域人才发展水平具有影响和贡献,成都、重庆等中西部城市在面对东部地区一线城市人才吸引力的绝对优势下如何发挥比较优势,实施人才战略?下文通过剖析各级指标综合得分,分析成渝地区的内在比较优势与短板,为各区域提升人才发展水平找到突破口,同时也是成渝地区人才协同发展的重点发展方向。
②人才规模。人才规模主要反映一个地区人才的数量和主要构成结构。从人才规模来看,江苏人才规模最大(0.621 3),依次为四川(0.583 8)、河北(0.498 5)、北京(0.490 5)、浙江(0.440 1),受制于行政地理区划,上海(0.194 3)、重庆(0.151 1)和天津(0.025 7)3个直辖市人才规模小。人才规模的一个很重要方面为高校毕业生人数,江苏作为教育大省,从省级行政区划来看,江苏省拥有的高校数量最多,共拥有167所普通高校,而且江苏所拥有的本科高校数量也是最多的,达到了77所,省内211高校也达到了11所,还拥有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两所985大学。其次四川拥有高校109所,河北拥有高校121所,对比人才规模靠后的重庆、上海、天津,拥有高校数量仅65所、64所和57所。综合来看,人才规模大省往往具有较多的高校数量,高校毕业生作为其人才后备资源,为地区人才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储备和人才支撑。因此,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才协同发展过程中应加强高校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通过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实现人才培养的共建共享,提升人力资源配置效率。
③人才质量。人才质量主要反映一个地区人才的素质状况,最能体现地区的人才发展水平。从人才质量来看,成渝地区与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差距明显,上海人才质量最高(1.000 0),依次为北京(0.546 4)、天津(0.331 0)、江苏(0.309 3)、浙江(0.208 7),重庆(0.128 4)、河北(0.051 5)、四川(0.026 4)人才质量水平低。得益于完备的人才培养体制和机制以及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上海在人才质量方面优势明显,如上海实施的“雏鹰归巢”计划通过聚焦哈佛、斯坦福、剑桥、牛津等世界排前100的名校,选择海外高层次人才进行跟踪联系,纳入高端海外人才储备库。同时采取承办各大名校留学人才与用人单位接触的职业见面会等模式,提供人才交流与用人单位的对接平台,定向引进海外人才,更好地发挥人才优势。因此,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才协同发展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人才规模和人才数量的增长,更需要关注人才质量的提升的内涵式增长,通过为人才成长和发展搭建良好的平台,发挥人才的最大效用,以推动地区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同时也有助于留住人才和人才的再吸引。
④人才投入。从人才投入来看,长三角地区人才投入高,其次为京津冀地区,成渝地区人才投入最低。具体来看,江苏人才投入最高(1.000 0),依次为浙江(0.593 2)、上海(0.392 8)、北京(0.359 5)、四川(0.268 3)、河北(0.239 1),重庆(0.066 9)和天津(0.042 8)人才投入低。究其原因在于人才资金保障力度和投入方式等方面的差距,如北京对满足条件的创新创业团队给予最高1 0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业绩贡献突出的个人给予最高200万元奖励;设立建言献策奖励资金,对高精尖产业发展提意见被采纳应用或形成制度性成果的可根据贡献大小给予10万~1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而重庆对高层次人才给予8 000元/月的岗位津贴和2万~6万/年不等的科研启动经费,“鸿雁计划”入选人才按年缴纳个人所得税2倍、1.5倍、1.2倍给予奖励,“重庆英才计划”入选人才给予10万~50万元不等的人才奖励金和20万~200万元不等的科研经费。相比东部地区而言,重庆对人才的资金投入保障力度明显不足。人才投入是区域人才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才协同发展过程中,应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不断加大人才方面投入,积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才工作提质增效。
⑤人才产出。人才资源的效用发挥以用为本,因此人才产出是衡量区域人才发展的重要内容。人才产出指标为创新型科技人才通过创新活动产出的具有社会效应的科技成果等,主要反映科技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大小,是区域科技人才科技创新活动结果的直接体现。从人才产出来看,长三角地区人才产出最高,其次为京津冀地区,成渝地区人才产出相对不足。具体来看,江苏(1.000 0)人才产出最高,依次为浙江(0.792 4)、北京(0.278 7)、上海(0.162 1)、四川(0.155 9),天津(0.044 5)、河北(0.022 8)和重庆(0.016 3)人才产出水平相对较低。
⑥人才环境。人才环境指标主要反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公共服务水平、人才政策、生活水平和工作条件等外部环境对人才聚集、流动和发展的影响力。人才环境通过自发调节区域间人才的流动与创新产出,从而影响人才效能的发挥,进而再影响区域人才发展水平。从人才环境来看,长三角地区最优,其次为京津冀地区,成渝地区最低,但随着近年来各地区对人才资源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京津冀、成渝地区与长三角地区的人才环境差距相对较小。具体来看,江苏(0.728 6)最高,依次为浙江(0.606 3)、北京(0.562 0)、上海(0.455 5)、河北(0.441 4)、重庆(0.409 2),四川(0.337 8)和天津(0.327 0)最低。人才发展环境为人才的发展提供平台与保障,创新创业载体是人才发展的重要支撑条件,从总体上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创新创业生态仍不理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