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斑马线的由来-它们怎么来的

斑马线的由来-它们怎么来的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斑马线至今在街道上仍然随处可见。人行横道线的设置位置,应根据行人横穿道路的实际需要确定。但路段上设置的人行横道线之间的距离应大于150米。人行横道线的线宽为40厘米,线间隔为0.6米,线间隔可根据车道宽度进行调整,但最大不应超过0.8米。知识链接斑马线的故事小朋友,上学校,交通安全别忘掉,街上来往车辆多,走路要走人行道。

斑马线的由来-它们怎么来的

78.斑马线——人行横道

人行横道的诞生

斑马线源于古罗马时代的跳石。早在古罗马时期的庞培城的一些街道上,车马与行人交叉行驶,经常使市内交通堵塞,还不断发生事故。为此,人们便将人行道与马车道分开、并把人行道加高,还在靠近马路口的地方砌起一块块凸出路面的石头——跳石,作为指示行人过街的标志。行人可以踩着这些跳石,慢慢穿过马路。马车运行时,跳石刚好在马车的两个轮子中间。后来,许多城市都使用这种方法。

19世纪末期,随着汽车的发明,城市内更是车流滚滚,加之人们在街道上随意横穿,阻碍了交通,从前的那种跳石已无法避免交通事故的频频发生。20世纪50年代初期,英国人在街道上设计出了一种横格状的人行横道线,规定行人横过街道时,只能走人行横道,于是伦敦街头出现了一道道赫然醒目的横线,看上去这些横线像斑马身上的白斑纹,因而人们称它为斑马线。司机驾驶汽车看到这条条白线时,会主动减速缓行或停下,让行人安全通过。斑马线至今在街道上仍然随处可见。

人行横道线的设置位置,应根据行人横穿道路的实际需要确定。但路段上设置的人行横道线之间的距离应大于150米。人行横道的最小宽度为3米,并可根据行人数量以1半为一级加宽。人行横道线的线宽为40(45)厘米,线间隔为0.6米,线间隔可根据车道宽度进行调整,但最大不应超过0.8米。

知识链接

斑马线的故事

小朋友,上学校,交通安全别忘掉,

街上来往车辆多,走路要走人行道。

红灯停,绿灯行,听从指挥不乱跑,(www.xing528.com)

交通规则要遵守,安全第一最重要。

一队队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唱着欢快的儿歌,穿过人行横道线,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红绿灯看了,就对人行横道线说:“喂,斑马线,你是什么时候出生的?为什么行人都要从你的身上走过呢?”

人行横道线答道:“我出生在古罗马,那时候的人们很聪明,他们认为大家过马路没有一个固定的通道很不安全,尤其是小孩子就更危险了。所以他们就在接近马路口的地方,横砌起一块块凸出路面的跳石,作为指示行人过街的标志。后来,出现了汽车,汽车从我身上过的时候老是颠来颠去的,这样汽车里的人就很难受。这下,他们就又聚到了一起来讨论如何既能做到让行人安全过马路又能让汽车行驶方便。最后,他们讨论出在路上画了横格状的线条作为行人通道标志,这就是我们。行人在绿灯亮时从我身上过是为了保证安全。”

听到这里,小朋友,你还记得人行横道线是什么样子的吗?为什么我们叫它“斑马线”呢?如果你留心,你就会发现人行横道是由一条一条用白色直线连成的“走廊”,而且这些白色直线都是平行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平行线。它们处于同一个平面上,就算是无限延长也是永远不会相交的。

1862年利物浦警察局在市内的6个十字路口设置了行人安全地带,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行人安全岛雏形。1903年,被誉为交通安全之父的威廉·伊诺在《交通规则》一书中第一次把“安全地带”称为“安全岛”,从此,“安全岛”在世界各地被广泛地推广和应用,在城市道路交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安全岛的作用:供行人二次过街的安全岛不仅可以提高行人过街的安全性,同时又能提高人行横道的通过能力,是缓解行人过街困难的一种有效措施。

当机动车车行道数目较多时,若道路中央不设行人安全岛,许多行人在行人绿灯信号内不能走到马路对面,在下一个行人红灯信号内就只能停在车流中间,或者在密集的车流中强行通过,很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对于行走速度缓慢的老人、儿童、残疾人,过街的危险程度更大。

在道路中央设置行人安全岛,可以把行人过街的活动分为两个过程,每个过程所要穿越的车流数量比不设安全岛时减少了一半。行人可以在安全岛作短暂的停驻,减少了暴露在车流中的时间,降低了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