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眼睛的保护镜——眼镜
眼镜的诞生
十三世纪中期,英国学者培根看到许多人因视力不好,不能看清书上的文字,就想发明一种工具来帮助人们提高视力。为此,他想了很多办法,做了不少试验,但都没有成功。
一天雨后,培根来到花园散步,看到蜘蛛网上沾了不少雨珠,他发现透过雨珠看树叶,叶脉放大了不少,连树叶上细细的毛都能看得见。他看到这个现象,高兴极了。培根立即跑回家中,翻箱倒柜,找到了一颗玻璃球。但透过玻璃球,看书上的文字,还是模糊不清。他又找来一块金刚石与锤子,将玻璃割出一块,拿着这块玻璃片靠近书一看,文字果然放大了。试验成功了,培根欣喜若狂。后来他又找来一块木片,挖出一个圆洞,将玻璃球片装上去,再安上一根柄,便于手拿,这样人们阅读写字就方便多了。
这种镜片后来经过不断改进,成了现在人们戴的眼镜。光矫正视力的就有青少年用的近视镜与老年人戴的老花镜,还有其他各种用途的眼镜,人们学习、工作就更方便了。
眼镜最早出现于1289年的意大利佛罗伦萨,据说这项世界上最重要的工具,是一位名叫阿尔马托的光学家和一位生活在比萨市的意大利人斯皮纳发明的。美国发明家本杰明·富兰克林,身患近视和远视,1784年发明了远近视两用眼镜以免受频繁换两副眼镜的折磨。1825年,英国天文学家乔治艾利发明了能矫正散光的眼镜。有人认为,中国人在2000年前就发明了眼镜。尽管眼镜发明谁为先至今仍是个谜,但我国在明朝中期就出现了眼镜,却是不争的事实。明万历田艺蘅在《留青日札》卷二《叆叇》条云:“每看文章,目力昏倦,不辨细节,以此掩目,精神不散,笔画信明。中用绫绢联之,缚于脑后,人皆不识,举以问余。余曰:此叆叇也。”这时的叆叇即眼镜最初的叫法。
自13世纪人类发明镜片以来,一直用水晶玻璃磨制镜片,1937年法国发明了一种叫压克力的塑料眼镜片,虽不易破碎,但清晰度差。1954年法国依祖路公司一位工程师从制作飞机座舱的材料中受到启发,从而发明了树脂镜片,自此以后,这种镜片便成为世界镜片王国的至尊,一直沿用到今天。
知识链接(www.xing528.com)
保护好眼镜是保证儿童眼镜在使用时透光率高的根本措施。儿童怎样才能保护好自己的眼镜?
第一、眼镜存放要适当,取下眼镜不戴时,不要让眼镜片直接接触桌面,也就是让眼镜处于镜架两臂收回,脚臂(镜眼)向下,镜片向上的姿势。晚上睡觉时,要将眼镜放入眼镜盒内,以防止镜片磨损、压坏,摔坏,眼镜盒不可过软,否则长期挤压,可使脚臂(镜腿)变形,戴起来有一定斜度而影响视力。
第二,注意擦眼镜片时要防止磨损,镜片上有灰尘或污物时可用绒布或绸布轻擦,不要随便使衣服,手指,或任何东西乱擦,因为这样会磨损镜片,降低透明度,长此下去,眼镜片就会像有一层薄雾遮挡一样不透明,如果镜片上有油污或其他脏东西时,要哈一口气使脏东西潮湿后再用眼镜布轻轻擦,一定不可硬刻,或用硬东西刮。
儿童上体育或做其他剧烈活动时,要摘掉眼镜,放入眼镜盒内。眼镜片如有损坏,或眼镜矫正视力不能达到正常时,要及时到医院检查,验光,重新配戴合适的眼镜,这样才能保护儿童的视力。
配眼镜后要坚持经常戴镜。患了近视同时已确诊为真性近视、度数在100度以上时,就应该配戴合适的近视镜加以矫正。一旦配了眼镜,除了洗脸和睡觉外都应戴着它,因为近视眼患者在戴用合适的眼镜后,处于正视眼的状态,调节和辐辏机能恢复了自然关系。戴镜不仅是为了增进视力,而且是在适当距离内看书和工作,使眼睛的调节和辐辏机能间有正常的协调关系,避免眼睛疲劳。
正确戴镜可减缓度数加深近视眼度数发展与否和戴眼镜并无直接关系。近视眼患者戴用合适的眼镜,注意用眼卫生,近视度数会稳定在一定水平。但如果认为配了眼镜就万事大吉,平时不注意用眼卫生,继续使眼睛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依然会导致视力减退,近视度数加深。另外,戴用不适当的眼镜也会增加眼睛的负担,使视力下降,度数加深。有些高度近视(超过600度)者,虽然坚持戴镜,但度数仍会加深,伴有眼底变化,医学上称为病理性近视眼。这种近视加深与近视的度数及家庭遗传有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