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红楼梦》中的节日风俗描写

《红楼梦》中的节日风俗描写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民俗风情写法导图读古典名著,学写节日风俗,《红楼梦》里有许多节日及风俗描写。曹雪芹写节日、风俗,主要为了推进情节发展,为了展现或暗示贾府的荣衰变化,其目的与我们平时写节日、风俗不同。至次日五鼓,贾母等又按品大妆,摆全副执事进宫朝贺,兼祝元春千秋。细读这两段,曹公写了贾府过春节的礼仪、习俗,从物到人,从场景布置到人的活动,写出了贾府春节的气派与辉煌。要把节日写好,先要了解节日。

《红楼梦》中的节日风俗描写

传统节日区别于普通的日子,在于节日都有来历,比如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还在于节日比普通日子隆重:前期有准备,中间吃喝玩乐都有讲究,之后还有余味。

民俗风情写法导图

读古典名著,学写节日风俗,《红楼梦》里有许多节日及风俗描写。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元宵节这些大节,也涉及了花朝、乞巧等节气。曹雪芹写节日、风俗,主要为了推进情节发展,为了展现或暗示贾府的荣衰变化,其目的与我们平时写节日、风俗不同。不过,我们依旧可以从中学到许多描写方法。比如《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 荣国府元宵开夜宴[1]写贾府过春节的选段:

这里轿出大门,这一条街上,东一边合面设列着宁国府的仪仗执事乐器,西一边合面设列着荣国府的仪仗执事乐器,来往行人皆屏退不从此过。一时来至荣府,也是大门正厅直开到底。如今便不在暖阁下轿了,过了大厅,便转弯向西,至贾母这边正厅上下轿。

众人围随同至贾母正室之中,亦是锦裀绣屏,焕然一新。当地火盆内焚着松柏香、百合草。贾母归了坐,老嬷嬷来回:“老太太们来行礼。”贾母忙又起身要迎,只见两三个老妯娌已进来了。大家挽手,笑了一回,让了一回。吃茶去后,贾母只送至内仪门便回来,归正坐。

贾敬贾赦等领诸子弟进来。贾母笑道:“一年价难为你们,不行礼罢。”一面说着,一面男一起,女一起,一起一起俱行过了礼。左右两旁设下交椅,然后又按长幼挨次归坐受礼。两府男妇小厮丫鬟亦按差役上中下行礼毕,散押岁钱、荷包、金银锞,摆上合欢宴来。男东女西归坐,献屠苏酒、合欢汤、吉祥果、如意糕毕,贾母起身进内间更衣,众人方各散出。

那晚各处佛堂灶王前焚香上供,王夫人正房院内设着天地纸马香供,大观园正门上也挑着大明角灯,两溜高照,各处皆有路灯。上下人等,皆打扮的花团锦簇,一夜人声嘈杂,语笑喧阗,爆竹起火,络绎不绝。

至次日五鼓,贾母等又按品大妆,摆全副执事进宫朝贺,兼祝元春千秋。领宴回来,又至宁府祭过列祖,方回来受礼毕,便换衣歇息。所有贺节来的亲友一概不会,只和薛姨妈李婶二人说话取便,或者同宝玉、宝琴、钗、玉等姊妹赶围棋抹牌作戏。王夫人与凤姐是天天忙着请人吃年酒,那边厅上院内皆是戏酒,亲友络绎不绝,一连忙了七八日才完了。早又元宵将近,宁荣二府皆张灯结彩。

十一日是贾赦请贾母等,次日贾珍又请,贾母皆去随便领了半日。王夫人和凤姐儿连日被人请去吃年酒,不能胜记。

至十五日之夕,贾母便在大花厅上命摆几席酒,定一班小戏,满挂各色佳灯,带领荣宁二府各子侄孙男孙媳等家宴。贾敬素不茹酒,也不去请他,于后十七日祖祀已完,他便仍出城去修养。便这几日在家内,亦是净室默处,一概无听无闻,不在话下。贾赦略领了贾母之赐,也便告辞而去。贾母知他在此彼此不便,也就随他去了。贾赦自到家中与众门客赏灯吃酒,自然是笙歌聒耳,锦绣盈眸,其取便快乐另与这边不同的。

细读这两段,曹公写了贾府过春节的礼仪、习俗,从物到人,从场景布置到人的活动,写出了贾府春节的气派与辉煌。实际上,我们写节日,也离不开写礼仪、禁忌、场景布置、人的活动等内容,用这些内容来突出节日的特点。所以,不管是大文豪还是小作者,文字各有侧重,而方法大抵相同。要把节日写好,先要了解节日。比如写过年,我们可以先感受或者回顾过年的种种习俗,在笔者的家乡,过年是这样的:

“小孩盼过年,大人望插田”,这是我们当地的俗语。也确是如此,小时候,我最盼望过年,过年有好吃的,还不用做事。但也有一点不好,就是禁忌特别多。尤其是不能说不吉利的话。小孩子快嘴快舌,平时讲话随性惯了,不小心就说了不吉利的话,被大人听见了,少不了被瞪上一眼。关于这个,还有一个有趣的笑话。笑话说的是一个奶奶在过年的时候嘱咐孙子,过年时要说吉利话。孙子不懂什么叫吉利话。奶奶告诉他比如“金”字就很吉利。孙子特别听话,过年这天,一大早就说了很多带“金”字的词,奶奶乐得合不拢嘴,便拉着孙子到井边洗菜。孙子忙说:“奶奶,你小心点,别掉到金井里去了。”这话却是十分的不吉利,因为“金井”在当地人的语言里,指的是下葬的墓地。(www.xing528.com)

过年这天的上午要祭天地,祭祖先。整块肉煮熟摆桌上,点上香,点上油灯,鸣鞭炮,就开始祭拜了。先祭天,感谢天一年风调雨顺,作物丰收,并祈求来年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五谷丰登。再祭地,感谢大地仁厚,田地保收,宅地安宁,并祈求来年富足、安宁。再祭祖先,感谢祖先保佑,人丁兴旺,子嗣健康,并祈求来年吉祥、如意。爷爷叫我磕头,我就磕头;叫我点香,我就点香;叫我烧纸,我就烧纸。看着爷爷一脸严肃,我也不敢造次,规矩得很。仔细一想,这些祭拜仪式,表明了我们当地人对大自然的感恩,对祖先的怀念,挺淳朴的。

过年吃年饭,也十分讲究。先说那一大桌子菜,鸡呀、鸭呀、鱼呀、肉呀,全是大碗盛着,油汪汪的,香喷喷的,仿佛把一年的好吃的都屯起来,屯在这个时候吃。要知道,那些年,农村生活水平差,平时下饭的全是蔬菜。我问我父亲:“为什么不把这些菜平均分给12个月,每个月都过一次年呢?”父亲说:“你这傻孩子,哪有月月过年的道理。”吃年饭,也很有讲究,细枝末节不记得了。单记得那鱼,鱼是摆摆样子的,这鱼要留到来年正月十五吃,表示年年有余。幸好那时候,我不大爱吃鱼。

过年还要守岁。守岁就是一家人围在一起,说说这一年的事,说说来年的打算。小孩子哪会关心柴米油盐酱醋茶等事,听着听着就哈欠连天,但会强忍着不睡,非等到长辈的压岁钱不可。有一年守岁,我眼皮沉重,困得不行,坐在炉火边,瞌睡一阵接一阵。父亲逗我:“瞌睡也算睡,睡着了就没压岁钱。”没办法,我只好用两根手指拄着眼皮子,拄得太久了,眼皮麻木了,眼睛还充了血,红红的,像中了邪,把一家人吓得不轻。从此以后,每年过年时,晚饭刚吃完,父亲就会先把压岁钱给我。

逢年过节,我们留意一下当地的风俗习惯,查查这些风俗习惯的来历,写写发生在自己或他人身上的小故事,一篇有意思的文章就出来了。我们也可以参加当地特有的节日,感受节日气氛,再把能体现这些气氛的场面写出来,一篇有特色的文章就写出来了。去某地旅游,我们先查查这个地方的风俗习惯,再亲身感受,你的旅游就变得有意思多了。如果赶上了那里过节,我们也可以穿上节日盛装,去现场经历一次,说不定会留下一段深刻的回忆呢。把这些写下来,也挺有意思的。

民族风俗、节日习俗、传统礼仪等都可以去了解,都可以去写写。

我们可以读读老舍先生写的《北京的春节》,学习他的构篇方式,以节日气氛为中心,按时间顺序写节日。也可以只挑某一天,写这一天的情景,比如《过年》《端午节》等。或只挑某一天的某一件事或某一个活动,就写这一件事或这一个活动,比如《守岁》《划龙舟》等。

生活,永远是最真实的读本,读着读着,就有话可写了。

名著,永远是最智慧的读本,读着读着,就有章法可依了。

【注释】

[1]本文中《红楼梦》的选段参见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红楼梦》一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