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幼小衔接工作的主要内容是( )
A.培养主体的适应性 B.让幼儿掌握一定的读写技能
C.让幼儿掌握一定的计算技巧 D.培养幼儿的课堂意识
2.下列属于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区别的是( )
A.作息制度与生活管理方式不同
B.社会及成人对儿童的要求和期望不同
C.环境设备的选择和布置方式不同
D.以上皆对
3.小学阶段,教师与学生的接触主要是在课堂上,个别接触较少;幼儿园中,每个班都有固定的教师与幼儿整日生活在一起,接触机会多。这说明( )
A.幼儿园幼儿的主导活动和学习方式与小学不同
B.社会及成人对幼儿的要求和期望与小学生不同
C.幼儿园的作息制度与生活管理方式和小学不同
D.幼儿园的师生关系与小学不同
4.下列不属于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的是( )
A.培养独立性 B.培养主动性
C.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 D.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5.幼小衔接教育的实质是( )
A.幼儿园小学化问题 B.幼儿的读、写、算问题
C.小学幼儿园化问题 D.主体的适应性问题
6.幼儿可以说出3个苹果加2个苹果等于5个苹果,但是对于“3+2=?”却感到有些困难。这说明我们在培养幼儿入学前的学习准备时应该( )
A.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B.培养幼儿良好的非智力品质
C.丰富幼儿感知经验,发展基本能力
D.多训练幼儿的计算能力
7.在幼儿园要注意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让幼儿知道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并自觉去做。这是( )
A.培养幼儿的主动性
B.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C.提高幼儿的坚持性和自制力
D.提高幼儿的入学适应性
8.在帮助幼儿克服缺乏任务意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不足的困难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在教育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把独立完成任务的机会还给幼儿
B.组织一些专门的教育活动来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与能力
C.幼儿完成任务后,教师要及时对其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
D.幼儿面临困难时,成人要帮忙代做
9.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任何人都可能发火,这不难,但要做到为正当的目的,以适宜的方式,对适当的对象,适时适度地发火,这可不易。”这说明要让幼儿学会( )
A.培养幼儿的同情心,让幼儿体会到帮助别人与小朋友友好相处的乐趣
B.学会人际交往的方式和方法,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C.正确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感,掌握一些常用的缓解不良情绪的方式与方法
D.了解幼儿在人际交往中的真实表现,提高教育的针对性
10._______是幼小衔接工作取得成功的保证。( )
A.提高广大教师的素质 B.提高幼儿入学后的适应性
C.加强家、园、学校和社区力量的相互配合 D.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11.下列不属于幼儿入学后的适应性问题的是( )
A.睡眠不足 B.情绪低落 C.人际关系不良 D.经常感冒
12.在幼小衔接时期,集中授课的时间可为( )
A.15~20分钟 B.25~30分钟
C.35~40分钟 D.40~45分钟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幼小衔接工作应该贯穿整个幼儿期
B.幼小衔接工作要注意纠正幼儿园教育中的小学化倾向
C.幼小衔接工作是全面培养幼儿的素质
D.幼小衔接工作只是幼儿园大班和小学老师的工作
14.________是人的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的终身发展的奠基阶段。( )
A.幼儿园教育 B.小学教育
C.初中教育 D.义务教育
15._________就是要在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对周围的人和事物的积极态度,给他们提供自己计划、自己决定的机会和条件。( )(www.xing528.com)
A.培养幼儿的主动性 B.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C.发展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 D.培养幼儿的规则和任务意识
16.幼儿入学后的社会性适应困难不包括( )
A.缺乏任务意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不足 B.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的能力薄弱
C.独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较差 D.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较差
17.为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的能力,可以( )
A.组织一些专门的教育活动来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与能力
B.幼儿完成任务的时候,成人应该多给幼儿一些正面的鼓励与支持
C.在制订班级规则时,应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参与制订
D.教给幼儿正确和安全的行为方式,持之以恒,形成习惯
18.要想做好幼儿入学前的学习准备,必须把提高幼儿_________作为重要内容。( )
A.坚持性与自制力 B.对拼音的掌握
C.对技能的掌握 D.对算术的熟练
19.教师可以通过_________帮助幼儿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
A.给幼儿锻炼独立生活能力的机会,并在生活中严格要求
B.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使幼儿感受读书的乐趣
C.提高幼儿的坚持性和自制力
D.培养幼儿的同情心,让幼儿体会到帮助别人的乐趣
20.在幼小衔接过程中,智育的核心应该是_________的培养。( )
A.技能技巧的掌握 B.知识的记忆
C.非智力因素 D.思维能力
21.帮助幼儿掌握基本的_________对提高幼儿人际交往的能力和水平是很有帮助的。 ( )
A.交际用语 B.文明行为习惯
C.人际交往技巧 D.交往方法
22.幼儿园应该注意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尤其是在_________阶段。( )
A.小班 B.中班
C.大班 D.以上都不对
23.在幼儿园阶段,教师提前让幼儿学习汉语拼音和书写汉字,提前学习小学的数学知识等,这使得幼小衔接工作中出现( )
A.小学教育学前化 B.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C.小学化倾向严重 D.培养幼儿的主动性
24.在幼小衔接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幼儿主动与同伴、老师交往,友好相处。这属于________方面的适应能力。( )
A.非智力品质 B.坚持性
C.人际交往 D.自制力
25.下列不属于为帮助幼儿入学所做的学习准备的是( )
A.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B.培养幼儿良好的非智力品质
C.丰富幼儿感知经验,发展基本能力 D.培养幼儿主动性与独立性
二、判断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26.幼小衔接只是小学老师的工作重点,不需要幼儿园配合。( )
27.幼儿学习适应困难,主要表现在学习习惯与学习态度等非智力因素方面。( )
28.幼儿园阶段与小学阶段的主导活动都是上课,通过课堂学习使儿童掌握文化,没有本质区别。( )
29.幼儿入小学后会出现感觉疲劳、食欲不振、睡眠不足等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加强体育锻炼,增加户外活动等方式进行克服。( )
30.幼儿对小学生活的态度、看法、情绪状态等,对其入学后的适应能力影响很大,因此幼儿园阶段应注意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兴趣和向往。( )
31.在帮助幼儿做入学前的学习准备时,更应该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非智力品质,而不是注重幼儿对知识技能的掌握。( )
32.幼小衔接工作直接关系到儿童今后身体、心理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因此需要全社会的配合。( )
33.幼儿园教育小学化主要是提高幼儿的入学适应性,也就是提前交给幼儿小学的知识。( )
34.教师可以通过绘画和手工活动等来提高幼儿用笔的灵活性,为幼儿入小学后的书写打基础。( )
35.幼儿因其年龄小,缺乏规则意识,无独立思考能力,所以教师在制订班级规则时,不需要参考幼儿的意见。( )
36.没有良好的非智力品质,幼儿智力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学习成绩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 )
37.入小学后,有些孩子下课打斗,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喝水不排队……这些都是幼儿的独立能力没有培养好。( )
38.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幼儿的同情心,让幼儿体会到帮助别人、与小朋友友好相处的乐趣的方法来提高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 )
39.许多幼儿家长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培训班,这说明社会和成人对儿童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的期望和要求是一样的。( )
40.幼儿园教育是人的终身发展的奠基教育,让儿童顺利入小学仅仅是其终身发展的一个环节。( )
三、综合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儿童入学后的社会性适应困难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42.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你应该如何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的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